返回 明越坡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六章 沈万三大赚一笔[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本来预计沈大哥要按一钱银子一斤私盐的价格卖给我们,也就是说三万斤私盐要付给沈大哥三千两银子。

    但沈大哥对汪耀南早有交待,说从苏州拉到和州码头并不远,只按八分银子一斤私盐的价格跟我们结算,也就是三万斤私盐按两千四百两银子的价格跟我们结算。

    如果他到了和州码头,我们这边没带银子,可以先记着账。

    当然,陈元贵那里我早就给他预备好了银子,在卸货完毕后,陈元贵已将两千四百两银子如数交给了汪耀南。

    我们四个在甲板上越谈越投机,天色渐渐晚了,我们都没察觉到。

    直到陈元贵见我们去了这么久还没回来,打人来寻我们,我们才想起请汪耀南一起上岸吃晚饭的事。

    汪耀南见了我,当然也不推辞,除留了几个伙计看船,他带了两个伙计跟我们一起去岸上的联络点了。

    席间,我让汪耀南紧挨着我坐在一起。一是显示出对沈大哥这边人的尊重。另外,也是还有好多事宜想跟他谈一谈。

    因为我一直对汪耀南的父亲汪大渊写的那本岛夷志十分感兴趣。有意无意间,我又提起了这个话题。

    其实,汪耀南只是年少时见过父亲的手抄本岛夷志,后来由于蒙古官方查禁此书,他父亲汪大渊在南昌编印的岛夷志略已全部被官方查禁焚毁。

    但年少时的他学识还不够,只把父亲这本书当成闲书信手翻过几次,大部分内容已不记得了。

    后来他父亲携书逃往泉州时,将岛夷志献给了时任泉州路达鲁花赤偰玉立。

    再后来,他的父亲不知所踪,据传是偰玉立安排汪大渊逃亡了海外。

    因此,要想再看到岛夷志,只能去泉州找偰玉立。

    汪耀南今年年初去泉州找购青花瓷的远洋商人,也顺便拜会过偰玉立,提及过此事。

    但当时,偰玉立对此只是闪烁其辞,并告诫汪耀南对外不要再提及此书,他说蒙古官方高层也就此事质询过他,幸好被他找理由搪塞过去了。

    听到这里,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偰玉立会不会也因岛夷志一书受到牵连。

    眼下也只有他知道这本书的去向,一旦他有什么不测,此书肯定就会在中华大地上失传了。

    我将这种担心跟汪耀南讲了,他也认为我分析的有道理。

    汪耀南之所以从南昌一路到泉州,再到苏州找沈万三,无非是想凑够足够的盘缠,带母亲去海外寻找父亲。

    那么,去海外的线索,就只能从岛夷志这本书中去找了。

    当即我就跟汪耀南达成了共识,近期得去趟泉州,找偰玉立弄清岛夷志这本书的来龙去脉。

    去得晚了,可能就来不及了。

    汪耀南还得去苏州拉一船私盐到安庆给傅友广,我也得把这批私盐快运回定远县。

    想要立即动身去泉州,肯定是不现实的。

    最终,我与汪耀南达成共识。

    明天一早,汪耀南带船回苏州装私盐,然后返回和州码头,与我再此碰头。

    我则迅组织人马,将此批私盐拉回定远县。

    三万斤盐,至少得送滁州的朱元璋两车,差不多就是一千五百斤了。卖两万斤给定远县盐号的方老板,余下的拉回锥子山。

    卖给那方老板两万斤私盐的事情办妥之后,我则带上罗仁、陈定邦以及几个小喽啰迅返回和州,与汪耀南在和州码头碰头。

    其余的人由崔道远、柳怀镜指挥,将剩下的私盐运回锥子山休整半个月之后,他们再返回和州,准备拉下一船盐回定远县。

    我带上罗仁、陈定邦在和州码头与汪耀南汇合后,迅搭船去泉州找偰玉立。

    汪耀南的这一船私盐,则由陈元贵带几个兄弟帮他护送到安庆,交给傅友广。

    待船从安庆返回和州时,陈元贵他们则下船。

    船上的沈大哥的人则返回苏州,继续装私盐到和州码头来,由陈元贵负责在此处接货。

    这样安排,贩私盐和去泉州找偰玉立的事,是两不耽误。

    其实,我这么安排,还有另外一个想法。

    就是我如果回了锥子山,不知如何面对张思淑。那丫头脾气犟得很,如果真要跟我寻死觅活的,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总之,是能躲她一天,算一天吧!p看,聊人生,寻知己~

第一百四十六章 沈万三大赚一笔[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