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越坡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三章 冯国用之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杨基、高启归隐之后,反而有了更多的时间与道衍和尚进行文学交流。至此,道衍在诗词方面的造诣也有了质的飞跃。

    听了道衍小和尚这番讲述,我也恍然大悟。怪不得这小子长进得这么快呢,原来是结交了良师益友啊!

    最遗憾的莫过于朱同这小子了,他听道衍讲了杨基、高启之事,很想跟着道衍一起去拜访这二位名士。

    可惜我们我赶着回应天,然后还得去锥子山,没时间给朱同这小子去交流文学、吟诗作赋了。

    五月初十,我们一行回到了应天。

    第二天一早,我便叫上郑有功、陈元贵,直接去了金大富那里。

    我将沈大哥同意这治理、开发秦淮河项目,并要求扩大投资规模的情况,大致给大家都说了一遍。

    众人听了,都是十分兴奋。特别是金大富,感觉身上象是憋着一股劲儿似的,就等着老板发话了,他好爆发呢。

    我则告诉他们几个,迅速做好竞拍会的相关准备事宜。待地皮全部出手之后,迅速做好核算工作。

    我近日即将去锥子山同刘聚大哥商议此事,一旦刘聚大哥那边没有什么意见,我们迅速草拟一份四方合作协议。

    待各方都看过协议,签字画押之后,我们迅速与李善长接洽。这个浩大的工程项目,就要正式拉开帷幕了。

    金大富、郑有功表示,目前我们手中的地皮已经不多了。在我从锥子山回来之前,这个核算工作肯定是能够完成的。二人让我安心地去锥子山,应天的事情就交给他们了。

    听这二人如此表态,我也是十分高兴。

    我叮嘱陈元贵,要继续协助好他们两个的工作。陈元贵当然是没有二话。

    马振宇倒是提出一个问题。本来这个预算已经弄好了,这次可以跟我一起回锥子山,拿去给大当家和五当家审阅。

    可按照沈大哥的意思,要进一步加大投资。这个新建房屋的规划和设计都没出来,他也没办法做这一块的预算。

    我想了想,认为这个问题不大。咱们先拿着他的这份预算回锥子山,让杜黑子帮忙参谋参谋。

    至于那个建设房屋的规划,也不是这么快能做出来。可以到了锥子山,与杜黑子商议之后,做一个初步的规划及预算。毕竟这杜黑子在工程建设方面还是经验十足嘛!

    当然,这个初步的规划及预算还得让沈大哥也过目一下,看看他还有什么建议。

    反正这建房子的事,至少也得等把秦淮河的治理弄完了,周边的土地都平整到位了,才能开始。算起来,至少也是一年多之后的事情了。

    出发去锥子山的日期,定在五月十五日。

    在去锥子山前,我从朱老爷子那里得到了一个消息。准确来说,是一个不好的消息。尤其是对于朱元璋来说,那更是一个天大的坏消息。

    这个消息是从绍兴战场传过来的,冯国用死了。

    冯国用死得十分蹊跷,不是在战场上被敌军所杀,而是在军中暴病身亡。

    具体是什么病,谁也不知道,总之从前方战场就传回来“暴病身亡”这四个字。

    冯国用的死亡日期是四月十五日。五月初,这个消息就传回了应天。

    说起这“暴病身亡”四个字,我就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因为我依稀记得,据历史书上记载,我的结拜二哥常遇春也是暴病身亡。但他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暴病身亡的,我可是不记得了。

    当时的医疗条件不发达,一般军中有人暴病身亡,就会担心是瘟疫等传染病。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就地深埋葬之。

    若干年之后,如果子孙后代想将其迁回祖坟,则会挖坟开棺,捡些骨头什么的,收殓之后葬回祖坟。

    冯国用当然也不例外,只能就地厚葬。

    冯国用可是朱元璋的老兄弟,他死了,朱元璋必须高度重视。

    朱元璋本打算亲赴绍兴前线祭奠冯国用,但众人都是极力劝说制止。

    理由当然有很多,诸如绍兴还未攻下,主帅亲临前线风险太大;东线与张士诚、西线与徐寿辉的战事吃紧等等。

    不光是李善长、朱老爷子这些近臣劝阻,就连朱元璋的正妻马氏,也是极力劝阻。

    其实这些理由,如果细细分析,都是站不住脚的。

    朱元璋是什么人?

    他一不是官二代、二不是富二代,他是平民百姓出身。他今天的江山,都是靠他凭着自己高深的谋略、坚韧的意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拼出来的。看,聊人生,寻知己~

第四百零三章 冯国用之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