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沉睡的文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章 穿越虫洞 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众人都明白,在这浩瀚的宇宙中,就连大多数人的日常认知习惯,都必须刷新了。哪怕是光,日常经验中几乎可以说是瞬移之速度,在这宏大的宇宙中,也慢的让人捉急。无线电通讯依靠电磁波传输,电磁波速度上限是光速。在动辄以光年计算距离的宇宙中,实在微不足道。而以年为时间单位来进行通讯,却也没有必要了。

    眼前的景象逐渐清晰,起初那一丝光芒的光源也露出了面目。确切地说,那是一圈光芒,就像地球上的日全食一样。大家起初都以为非常巧合,遇上了日食。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航行,那个黑色的光球在视野中越来越大,其中心仍然是黑色,才认为那应该不是日食。再经过数日的观察和讨论,他们认为是来到了一个单星系统,那个黑色光球是一颗已经死亡的恒星,它已经变成了一个黑洞。其周围的光芒是由于其自转速度过快产生的吸积盘效应。系统内观测到有6颗行星,他们从虫洞出来时,位于第5和第6颗行星的轨道间。这又是一项重大的发现,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肉眼直接观测到黑洞的存在。虽然它目前距离尚远,难以测算出它的具体数据。但通过太空站上的望远镜观测:它周围的的物质被它的自转带动而飞速旋转,它本身,黑不见底,平静得像死水,就像并不存在。因为那是视界之外,无法观察。光都无法逃脱它的引力,我们的视网膜无法接收到黑洞内光子的反射。但我们明确地知道,它就在那,它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转动,它无穷的力量正在吞噬一切它轨道内的物质。在那视界之外,在它的中心,存在着不断在坍缩的恒星遗骸。当它坍缩为奇点时,是不是又一场宇宙大爆炸?可悲的是,它就明确地在那,但那是视界之外,我们无法观察,无法研究。这就是宇宙的奥妙,足以让人对其心生敬畏。

    是日,舰长马尔科夫、王光北召集“奥德赛”全体队员开会,议题是对于接下来将如何开展探索工作、以及探索的目标。众人从连日来不断有新发现的兴奋状态中逐渐清醒过来。接下来,才是最为危险,最为未知的征途探索这个星系的结构与是否存在文明。

    “我建议,让双方的两位首席科学家先发言,从他们的角度规划一下我们的探索方案。”雷布罗夫说。

    “我也同意!”王光北附和道。

    “您先请吧教授!”章昊旻礼貌地向马尔科夫示意。

    马尔科夫站了起来,他并没有过多推辞和客套,缓缓走到控制台,打开全息影像装置。在投影打开后,喝了口水,站在影像前说:“众所周知,我们现在位处p6和p5之间,向着星系中心黑洞的方向在飞行,p6因为离黑洞最远,温度最低,气态行星,再加上需要折返航行,探索价值不大。按我们当下的速度,约120小时内可以到达p5近地轨道。p5、p4、p3、p2均为类地行星,建议作为重点考察对象。p1也是类地行星,但轨道里黑洞太近,环境极端恶劣,参考我们太阳系的水星,也不适合实地考察。我暂时只有这么多,请章博士吧。”说完他走回座位。

    “我赞同教授的意见。”章昊旻站起来走向全息图说道,“但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一切未知的因素,比如相对论的时间效应。须知,这个星系的核心是一个黑洞。任何靠近他的物体,时间对该物体而言是相对地球时间变慢了的。这决定了我们不能分组行动,必须全体集中考察一个目标。虽然效率上会低一些,但考虑到当我们分开行动再见面时要称呼对方为长辈,这还是必须要承受的代价。具体到每颗行星产生的相对论时间效应与标准时间有多少差值,我们的小组目前还没有详细数据。”

    “我们只有一台装备核聚变发动机的登陆舱,依靠它带动太空站航行。分头行动是不现实的。虽然太空站有多个登陆舱,但化学燃料显然不足以维持太空站停泊到每颗行星的近地轨道。”库尼科娃补充道。

    “太空站的人员配备是按我们两国各位置均配一人设定的,天然就是两组人员的编制。现在的情况下,能否太空站先停泊在p5轨道后,用化学燃料的登陆舱放下一组人员到p5,然后用核聚变登陆舱再派一组人员直接飞到p4登陆,等p4考察完之后再飞回p5轨道汇合。这样可以尽可能的节省化学燃料,又可以提升效率?”汉方火箭专家李世安说。

    “那章博士说的相对论时间效应怎么办?”季米洛夫问,“我们要考虑彼此再见面时的尴尬,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地球时间!地球时间!地球时间!”他特意重复了三遍,提示大家重要性。

    “没错,我们必须考虑地球时间,不然我们的探索会失去意义,就算我们取得了成果,回去地球已是沧海桑田怎么办?须知现在我们的国家与亚美利加已在开战边缘,我们必须抓紧时间!”雷布罗夫说。

    “这么说,讨论分组行动没有意义了。章博士,你们什么时候可以计算出时间误差值?”王光北问道。

    “我们必须在接近每颗行星,测算行星引力和自重以及自转速度之后才能有比较准确的计算。之前我说的只是需要考虑到这方面带来的影响。但现在来看,这是一定要考虑的因素。”章昊旻回答。

    “我们要考虑效率问题,时间问题,也要考虑燃料问题,这涉及到安全,这是第一要务。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回去,那所有的工作和成果都失去了意义。如果人多力量大,那我认为应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案来进行探索。王舰长,您认为呢?”雷布罗夫望向王光北。

    “团结就是力量,我同意您的看法。在考虑安全为第一要务的前提下,采取集体行动,不去考虑效率,未必就是笨方法。”王光北说。

    “效率?我不那么认为。我们不是在地球上工作,到点就下班,然后和爱人一起吃饭看电影。那些行星是我们未知的世界,谁知道踏上那些土地后会发生什么?不可控因素太多,效率何从谈起?”李秋鸣发言。

    “女士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此行任务目标是外星,必须心存敬畏,不能再用地球上的思维方式去做事。”马尔科夫也赞同李秋鸣的言论。

    “那么,我认为我们已经达成共识了。如果大家没意见,我希望在座各位能共同完成每颗行星的探索任务。另外,在效率上我们是可以做一些增益的。譬如在航行距离上,我们有核聚变发动机,可以一直处于加速状态,节省航行时间。”雷布罗夫总结道。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散会后,各自为登陆p5做好最后准备。

第10章 穿越虫洞 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