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笔从项羽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章 拉下去,打杀了吧![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实之处颇多。

    突然,他想起来了,小翔子既然知道那么多的典故,想来定然也是个爱读书的,索性叫来问问,也算是考较了,顺便看看其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墨水。

    念及于此,丁昊便不再耽搁,唤过小翔子,开始闲聊般的拉家常。

    主子相询,小翔子不敢隐瞒,竹筒倒豆子一般就将这几年以来,他在宫里的诸多遭遇和盘托出。

    原来,小翔子名叫高力翔,三原人士,父母早亡,狠心的叔父嫌弃他是个累赘,便将他们净身之后卖到宫里。

    从一个杂役干起,小翔子数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终于有人赏识他了,眼看着即将脱离苦海。

    谁曾想?赏识他的那位主子,李供奉,正是被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杖责而死。

    因此,再遇到丁昊之后,见其为人不错,他才会如此的多话。

    待问到春闱之事,小翔子还真知道。

    一通解说下来,丁昊总算是门清了。

    唐朝科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林林总总合在一起拢共竟然有五十多种。

    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

    俊士等科更是不经常举行。

    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一贯都是由地方官举荐贤才,若是朝廷发现名不符实,地方官便会跟着吃瓜落,后来地方官也觉得风险太大,渐渐的已经没有人愿意推荐这种名额,这一科无人应考,渐渐的也就名存实亡了。

    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当下常备科考的主要科目。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

    武则天当政以来,做了一些改变,基本上是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制科。

    每年分期举行的叫常科,由皇帝临时下诏,为了征辟急需人才而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至于考试的方式嘛!

    有:口试,贴经(填空),墨义(相当于口试的笔试化),策问(论文),杂文(诗赋)。

    明经科的内容有:《礼记》、《左传》为大经。

    《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

    《周易》、《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

    不仅仅是这九部经书,另外还有,《孝经》、《论语》也是必考。

    明经科的考试方式一般只是口试,贴经(填空),墨义。

    一般只要对经文以及注释,记忆背诵熟练,就可中试。

    进士科,考策问,贴经(填空),杂文(诗赋)。

    贴经只贴《老子》与大经。十个问题中,能答上四个即可合格。

    杂文要求诗赋各一。

    策问要写五篇,主要对时下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政务、漕运、盐政等方面所提出的问题作答。

    当下的进士科要想取中,很难,录取率很低,百名士子之中,只取其一。

    因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称。

    意思也就是,明经科好考,而进士科,则是非常的难考。

    当下的进士科,每科面对全天下的读书人,只取十几人。

    听到这里,丁昊那原本还有点热热的心,顿时变得拔凉拔凉!

    这!

    作死一般的考试,他能够通过吗?

第一百二十章 拉下去,打杀了吧![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