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曲天音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薛志丹的秘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过,才喂给妻子。大周后临终前,将自己臂上的玉镯去下,交给李煜,留作纪念。大周后精通音律,弥留之际,她请求李煜将中主李璟所赐的烧槽琵琶陪葬,并写下遗书希望薄葬。

    随葬品一般为墓主人生平使用之物,扬州学者韦明铧认为,与“琵琶皇后”同时代的寻阳公主墓中,就有珍奇的木雕曲颈琵琶,这从某种程度说明,当时的扬州琵琶艺术可见一斑。加之古书上传说,刘细君还是琵琶的创造者,更可说明,扬州历史上不少皇室女性对琵琶情有独钟。既然同时代的寻阳公主墓中就有珍奇的木雕曲颈琵琶,那么,有“琵琶皇后”之称的周娥皇的随葬品中,没有李煜相伴,会不会有心爱的琵琶琴相伴?

    像“木雕曲颈琵琶”这样,千年未腐的罕见文物,揭开了墓主人的身世之谜,讲述一段历史传奇。五代时期的木雕曲颈琵琶,全国仅此一件,它填补中国音乐历史上的一个空白,极具研究价值。同时,木雕曲颈琵琶还用它质朴的木色、简洁的造型,演绎着一曲如诗如画的公主传奇,令后人在谈论五代十国的战火硝烟时,多了一分温婉动人的气韵。

    如果这次确实能够考证出这是南唐后主李煜英年早逝的夫人周娥皇下葬的懿陵,沉睡千年的琵琶琴也有望“苏醒”,或者还会出土更多惊喜,将填补大周后这位才貌双全的扬州美女在史料上的空白。我不想成为史学家,可是有个活史学家站在我面前,天音对于当年的娥皇应该不太陌生,她是娥皇身边的的人,如果让她出来指证,那一切真相就不明而语了,或许是史学界的一大奇迹,但我们不能违背历史的发展,它应该是现代人找着实物来证明客观历史的发展,而不是靠一个古代人在这指手画脚来证明它存在的意义,明天我将带领你们去南京市博物馆寻找我们需要的答案。

    南京市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是南京市市立博物馆,国家重点博物馆之一,是江苏省、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她的前身是建国初期成立的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1978年南京市博物馆正式挂牌。南京市博物馆担负着南京地区的地下遗址和古墓葬的考古发掘调查,文物的保护、藏品的征集与保管,以丰富的文物、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为基础,展示南京在中国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发展的轨迹,重点展示南京古都历史文化的成就。馆址位于市中心的朝天宫,这是江南最大的古建筑群。

    它一支专业考古队伍,负责南京地区的地下墓葬和遗址的考古发掘和调查工作。大量的田野考古收获,为研究南京地区的历史文化轨迹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汤山南京直立人化石地点的考古发掘,出土了距今35万年的南京猿人头骨化石和一大批动物化石,这是在南京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迹。该项考古被评为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九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南京人化石地点》考古报告被评为"第二届夏鼐考古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第二届文博学术论著奖"特别奖。南京象山等地一批六朝家族墓地的考古发掘,获得了六朝家族,特别是王氏、谢氏、李氏、高氏家族的墓葬规制与习俗的珍贵资料,被评为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高淳薛城遗址的发掘,出土了大批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其中彩陶、玉器极为珍贵,是继南京北阴阳营遗址发现后,南京又一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提名奖。此外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集中在南京地区的史前考古、六朝考古、明代考古等方面,收获丰硕。汤泉牛头岗古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六朝建康城遗迹考古、六朝帝王陵寝考古调查、明故宫遗址考古调查、明代龙江船厂遗址考古调查,都是考古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

    还有十万件文物收藏,上溯远古,下迄民国,藏品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南京历史的见证。保管部承担了国家文物的收藏保管工作,并对藏品进行研究。在馆藏文物中,南京人头骨化石、青釉羽人纹盘口壶、青瓷莲花尊、王、谢家族墓志、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镶金托云龙纹玉带、渔翁戏荷琥珀杯等一批文物蜚声中外,是个历史时期的文物精粹的典型代表。在藏品研究方面,已出版了《六朝风采》、《金与玉》、《南京市博物馆藏印选》、《明代冠服首饰》等,藏品介绍在《南京文物精华》、《南京文化志》、《南京文物志》、《江苏省文物志》等书中都有一定的篇幅。丰富的馆藏是博物馆业务工作的基础。

    田名利研究员此间介绍,南唐二陵虽多次遭盗掘,但60年前发掘时,仍出土了陶俑、瓷器、玉哀册等6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玉哀册尤为珍贵。“因为已知的帝陵中用玉哀册做墓志的不多见”。

    在参观过程中,在南唐二陵出土的玉哀册上面记载了南唐开国皇帝烈祖李昪的年号,一共有72片,其中49片已被盗掘者盗走,剩下的23片直接锁定南唐开国国君身份,其中11片是最完整的,上面还有金粉字。同时出土的各式成套的陶俑,上至妃嫔侍臣,下至官女伶人,她们都是当时官延人物的缩影。陶俑塑制艺术精湛,表情生动逼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没留下太多的实物,典籍史料缺乏,南唐二陵出土的文物成为研究那个时代的活化石。文物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栩栩如生的人物陶俑。男俑中有峨冠博带的文臣,有缘领长衫的内侍,有披坚执锐的勇士,有表演献技的伶人;女俑中有高髻盛妆、身着披肩长袖的宫娥,有恭立持物的侍女,有翩翩起舞的舞娘。男俑衣冠整肃,女俑面施朱粉,衣着华丽,基本上是唐代人物的风貌。这是由于南唐距大唐帝国为时不远,而南唐又以大唐正统自居。

    第二类是陶制动物。其中有怪诞的人首蛇身和人首鱼身俑,体现出古代神话和图腾的余绪。还有生动的马、狗、鸡、蛙等,尤其是骆驼和狮子,它们不产于江南,而大唐时代的对外交流中,来自西域的贡品中就有狮子和骆驼,它们的陶制品也被"请"进了南唐二陵。

    第三类是陶瓷器。有厚胎无釉的灰色陶器,还有灰色厚胎加深茶褐色釉的陶器。瓷器中有粗瓷、细瓷。一般说来,五代出土的陶瓷不常见。而根据南唐二陵的陶瓷器,可以看出后来宋代陶瓷器的一些继承和发展的线索。

    第四类是玉制的"哀册",共有几十块玉片,呈绿色或白色,上面有填金的刻字,内容是墓主人的祭文。别处很少见到过玉哀册,所以尤其珍贵。南唐二陵主要就是根据玉哀册来鉴定的。

    第五类是墓室浮雕壁画复原图。出土于河北曲阳县五代墓,墓主王处直,系北平王。墓制及壁画内容,仍沿袭唐代晚期都城长安葬制。女子会乐侍从造型,在唐代墓中多有出现。其后墓室内安排奉侍,会乐画面在中晚唐时一直为两京墓葬流行的题材。王处直墓浮雕继承唐代余韵,同时也开启了北宋以及辽代墓葬中壁画散乐图像之先声,后来在河北地区辽墓中,绘有颇为精彩的散乐图像。彩绘浮雕也是借鉴了彩绘石佛教造像的衣钵,对宋墓墓画中布置着色砖雕起到引导作用。

    汉白玉石浮雕为一幅女乐图,图中有人物15人,人物面朝墓内,采取面右方站姿,分前后两列,最前者为一男装司仪。乐伎均着长裙,有披帛,面部相似,丰腴圆润,仍存唐娥皇美人之余韵。乐者都梳有高髻,簪珠花,唯有前列居中弹奏曲颈琵琶的女伎,发髻梳法较繁杂。司仪戴幞头,手持一长杆,末端结有彩带,指挥众女合乐,前有二小儿作伴舞姿态。浮雕制作精湛,人物姿态生动,有似簪花仕女图神貌,具有颇高的艺术水平。墓中类似的石雕有两块,大小相同。另一幅为彩绘捧物侍女图,为面朝左方站立。但給月月一比。真是一摸一样,连我自己也吃惊了!这难道是天意吗!她真是娥皇的转世,月月也傻在哪里了,眼睛等的大大的。

    不可能!不可能!不是只说是假设吗!为什么会变成真的了那!为什么?为什么。她哭了,深深的躺在我怀里。

    我不知道怎么不安慰她!突然,她争托我的双手,跑出了博物馆,还没有等我说什么,妹妹薛志丹“嗯”了一声追了出去,我怕她们什么事,便让春风跟上去,那知一道金光而过,天音追了出去,妹妹薛志丹围在脸上的围巾掉下来,我连忙忙她检起来,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只见四女脸上苍白,没有任何表情。

    我忙问怎么回事,她们齐声道:皇帝哥哥,她是昭贤娘娘啊!我一听在回过头来问在哪了,她们异口同声道:你是昭惠娘娘的那个死党姐妹呀?

    我更加晕了,你们是说薛志丹是昭贤皇后,也就是小周后是吗?她们有一块点点头,天哪!一事还没有完有多了一事,难道这这是天意吗!她们要是知道只见的关系会怎样啊,我不敢再想象。。。。。。。

第九章 薛志丹的秘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