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宣城公仲宣 1[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仲宣,小字瑞保,与仲寓同日受封,仲宣封宣城公,三岁,诵孝经不遗一字,宫中燕侍合礼,如在朝廷,昭惠后尤爱之”这是对他的基本介绍,公元960年,李仲宣出生在帝王之家。是娥皇最喜欢的孩子,听说他很聪明更比较孝顺,也是钟太后喜欢的孙子之一,有人说他有帝王之象,将来一定可以继承李家江山,发扬南唐帝国的雄风,更是众多几个皇子的羡慕对象。
话说在南唐二陵周围发现一座神秘砖室墓,由于在征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前,南京市博物馆只处于勘探阶段,因此这座神秘的砖室墓一直没有对外开放。。
沿着一条崎岖的山路,在南唐二陵顺陵西北侧100米处竹林中发现了这处考古工地,已发掘的钦陵、顺陵与新发现的墓室排列有序,基本位于由东南向西北的一条轴线上。从高处看去,这座墓目前只清理了墓室四周以及墓顶的泥土,一块块石板由南向北形成三排,每排5块,一共15块。而在偏北侧,露出两块经过打磨过的石板,斜躺在墓室门口。
由于当年没有钢筋水泥,这15块石板如何连接千年不塌陷呢?原来,在两块石板中间,都有一个类似榫卯的凹槽,凹槽中一块20厘米长6厘米宽左右的石块把两块大石板卡在一起,这就让人不得不感叹千年前南唐工匠的鬼斧神工。“这里已经进行了3个多月的清理工作,这两块石板就是最近出土的墓志铭。据考古人员表示,墓志铭是记录墓主人身份的文本文件,只要能解读出墓志铭上的文字,就能准确锁定墓主人的身份。但可惜的是,这块墓志铭上已经看不出文字的痕迹,这让考古人员惋惜不已。
墓下残砖上铭刻“官”字样
靠近墓室,近距离仔细端详这座砖石结构大墓,一块块巨大的石板十分壮观。“根据现场地形特点,我们将需勘探的陵区范围分为8个区域,以便于记录资料。这座古墓是砖石结构,墓坑平面呈‘中字形,南北长7.2米,东西宽3米,因为该墓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我们把它编号为m1。”考古人员表示。
在墓顶的石板上,有“西一”、“中一”、“东一”字样,根据每块石板上的文字,基本可以判断为千年前的南唐工匠在调运墓顶的石板前,在石板上刻上了具体方位,最终运送拼装而成。从墓顶的洞口往下看去,在墓坑偏南方向东、西两侧有对称分布的耳室,耳室东西长约1.3米,南北宽约2米,很可能是盛放祭品的“房间”。
而在大墓周围的一部分砖块以及板瓦正面上还有一部分印着“官”、“王xxx”、“北xx”等铭文,据考古人员分析,从这些铭文可以看出,这些砖和板瓦出自官窑。
目前发掘的这座南唐墓坑长7.2、宽3米,加上两侧耳室宽5.6米。这一规模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不大,但相对于南京地区同时代的一般南唐墓葬却等级颇高。如1999年南京尧化二号路施工发现的一座南唐墓砖室全长7.4米,总宽5.63米,据称是迄今为止除南唐二陵外南京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南唐贵族墓葬。又如1999年3月,南京南郊铁心桥高家库村发现的卒葬于南唐后期的杨吴宣懿皇后墓,砖室全长也不过5.32米,墓室两侧亦设对称分布的小耳室。
“按照封土、墓道中出土的遗物调查,那时代为南唐毋庸置疑。关于墓主身份,因墓葬尚未挖掘,此刻谈判为时过早,但我觉得,能葬在李家皇陵中的
墓主后主李煜次子歧怀献王李仲宣。据王志高介绍,李仲宣是大周后所生,小字瑞保,史料称“僄宁清峻”,是个“小天才”。出格受到大周后的钟爱。李仲宣往世后,赠歧王,谥怀献。因为南唐未成年的王子可以安葬在皇陵中,是以李仲宣没有成年而夭折,有葬于陵园内的可能性。那么,假如墓主人身份是李仲宣的话,后人能否称为陵呢?蒋赞初教授暗示,因为明朝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往世后,安葬在紫金山,也被称为东陵。当然那时南唐已经向北宋称臣,假如要称陵的话要向北宋“办手续”,可是假如从后人对祖先尊敬和宽容的角度来说,称陵也是可以的。
因此看出李煜和大周后娥皇对这个儿子的疼爱非同寻常,又一次李煜想考考两个儿子的才华,就把他们聚在一块试试他们的才华
“考什么呀父王?……”二位皇子都跃跃欲试,都想在众臣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聪明。
群臣也都聚精会神看着。
第十九章 宣城公仲宣 1[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