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画堂来处远风凉 2[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br/>
“王爷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六王爷可离开了么?”
弘昼无奈的笑了笑开口道
“晚间宫中有家宴,弘曕也已经回府准备了,你晚间要穿的衣裳,内务府早已经送来了,去瞧瞧合身吗?”
他言罢转身欲走,想要去房间里头瞧一瞧,
侧福晋看着他的背影,鼓起勇气来低声唤了一句
“王爷!”
弘昼转过身来,盯着她的神色,这才觉察到今日她的脸色似乎不同于往日,有些过于苍白了。
“怎么了?”
粟玉掩下心头的不安,低低的开口道
“妾身今日,怕是不能随王爷入宫了!”
和亲王弘昼盯着她,以为她还是在意从前的事情,便缓缓开口道
“为何?本王早已经说过,满汉规制不同,侧福晋可以随本王入宫!”
粟玉心中一直认为,她嫁过来做了侧福晋,和汉人的妾室是一样的,汉人妾室与奴婢的地位是差不多的,可是做了王爷的侧福晋,与汉人的规矩是不同的,虽说她为汉人,入宫觐见的确有些不妥,可是王府之中也没有别的女眷,粟玉又是皇贵太妃亲自安排的侧福晋,管理府中诸事也是井井有条,与正福晋的地位并无二样。
侧福晋看着和亲王着急的神色,温柔的笑着摇了摇头道
“不是,是妾身身子不适,大夫来瞧过,说妾身已经有了两月的身孕!”
她言语小声温柔,说这话的时候,面色也变得羞怯了不少。
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自己也多是意外的,和亲王已经不是壮年,自己呢,也算不得十分年轻了,上苍疼爱,能让自己膝下有个孩子。
和亲王盯着她,目光缓缓下移到粟玉的小腹之上,神色愣愣的,仿佛还没有回过神来。
自己人到如今这个岁数,外人眼中瞧着,或许会觉得自己儿女双全,世子永璔文武双全,女儿安晴一直养在皇太后的身旁,蒙皇上皇后疼爱,册封为了公主,还加诸了封号,无上尊荣。
可是只有弘昼自己清楚,人到中年,膝下空空荡荡,一双儿女,也是自己从前的恩人的。也正是因为这个,自己才一直对额娘有所亏欠。
自己本是想,等到日后,永璔长大成人后,自然要让他认祖归宗的,自己也会自请乾隆帝收回爵位,一个人回到江南去,一切就都会风平浪静下去。
可是皇贵太妃强迫自己娶了粟玉,自己又与她有了夫妻之实,如今,还竟然会有了血脉。这实在是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的。
他不是没有想过要一个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念头早在年少时候就消失不见了,他年少时候与皇后两厢情愿,期盼着与她结为夫妇,延嗣延绵,最好是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女双全,膝下欢闹。
这样的想法自从年幼时候流放后,自己与她这一生再无可能之后,便被自己放下了心头,觉得这一生或许就会这么过去,粟玉却来到了自己的身旁。
弘昼不是一块千年不化的冰山,他感受的到粟玉自从嫁给自己,便一心想要温暖自己,给自己一同作伴,自己也明白她的心意。
侧福晋瞧见和亲王面色愣住,还以为她是不高兴,脸上羞怯的笑意渐渐的也消失不见了,她心中仅有的一点点开心也变得没有底气了起来。
她看着弘昼出神的脸色,怯怯的唤了一声儿
“王爷,王爷?”
瞧见弘昼的目光逐渐回到了自己的脸上,粟玉有些低落的询问道
“王爷不高兴么?”
和亲王弘昼回过神来,终于缓缓的展开了一个笑容,他伸手握住了侧福晋有些发凉的手,安抚的开口道
“没有,是没想到,这样大的喜事,怎么不早说些?”
粟玉见此,才心安的抿了抿嘴巴
“妾身也是刚知道不久,王爷满意就好!”
和亲王弘昼压下心底里的一丝异样的想法,脸上露出了深深的笑意。
中年得子,是欢喜的事情,即便和亲王素日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遇到这样的事情也是有些欢喜的。
他转身吩咐道
“穗白,去护国寺中,知会皇贵太妃一声儿,侧福晋有孕!”
穗白是近些日子才伺候在和亲王身旁的奴才,是皇贵太妃安排过来的人,十分妥当,闻言脸上也露出了笑意,冲着和亲王弯了弯身子笑道
“奴才遵旨,奴才这就去!”
弘昼转身冲着粟玉笑了笑道
“这样大的喜事,额娘若是知道了,必定欢喜的很!”
侧福晋粟玉便也不好意思的莞尔笑了笑。笑容却并不是真正的欢喜,皇贵太妃自然会高兴的,自己伺候她多年,她心中一直盼望着和亲王能够在她的眼前誠亲生子,如今也算是夙愿得偿了罢?
注意:
世事无常耽金樽
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
推杯换盏话古今
【注释】:
世事无常:世上的很多事情是很难预料的
耽:沉溺、迷恋的意思
金樽: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红尘:指的就是这个世间,纷纷攘攘的世俗生活。
知己:知道,了解自己的人,常指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
推杯换盏:盏也是一种器皿,比杯的容积大得多,所以喝酒的时候喝到尽兴处,有推杯换盏之说,互相敬酒,后来一般形容关系好。
【译文】:
世上的很多事情是很难预料、很难说得清的,不如沉溺美酒、及时行乐更好,我一杯杯地喝着心爱的台郎酒,直至喝得酩酊大醉,醉得看不见人世间的纷纷扰扰。我们一生难以遇到几个情投意合的朋友,来一起把酒言欢,一起谈古论今、谈天说地。
《金樽吟》,是清雍正皇帝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名篇。这首诗表述了自己无意皇权帝位、只想把酒言欢及时行乐的心迹,被历史学家誉为“救命诗”,不仅保全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而且全了兄弟之道、君臣之道,更成就了清王朝史上的乾隆盛世。
第二百一十四章:画堂来处远风凉 2[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