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翌长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当时只道是寻常[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后来,汤妃生下了天德年间的七皇子,帝王大喜之下,孩子尚不足百日,便为其赐名了。

    在他之前出生的皇六子以及在他之后出生的皇八子,都并无此等待遇。

    自然,那个时候的皇六子以及他的生母柳贵嫔的处境是极为尴尬的。

    帝王昭示一个皇子所获得的巨大荣宠的同时,无疑也是在昭告天下,另一些儿子的不得他意。

    这座盛京城,从来都是拜高踩低的地方,更何况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巍巍深宫。

    在慕氏一族掌权的大翌帝国,帝王一般都是在百日后应群臣所奏,为自己刚出生的皇子皇女取名。

    是以,那位甫一出生便被帝王不顾祖宗礼法亲自赐名为“翰”的皇七子,注定是不同寻常的。

    慕尚翰的一生,与他出生时父亲丝毫不顾忌祖宗礼法一般。

    他自顾自地活了小半辈子,也无谓于任何礼法教义,自然,这是后话了。

    只说当时按着汤妃和皇七子的受宠程度,自然也惹得了这宫里宫外许多奉承巴结之声。

    但这一切,与稳坐仪安宫的贵妃娘娘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仪安宫里的贵妃娘娘,长得好,出身好,脾性也好,而且也极会做人,更莫说她生下了天德年间的八皇子。

    而且无论帝王后宫进了多少人,一个月里帝王总要去她宫里好几次。

    帝王盛宠固然是好,然则在这后宫里,荣宠长久不衰方才是真正的本事。

    天德年间,那位后宫里唯一的贵妃娘娘无疑是有这样的真本事的人。

    是以,宫里宫外从来没有任何人敢对仪安宫的人有半分不敬,虽然仪安宫的主子看着最是温柔,性格也最是和善。

    太傅也如此,他虽然表面上被尊为皇子师,然而,他也是入世官场的普通人而已。

    虽然,他还是残留了一些所谓的文人的骄傲,这在他对待汤妃所出的七皇子不闻不问时体现的淋漓尽致。

    然则,慕尚临长大之后,回忆起来那时候却是十分感怀的。

    不闻不问,何尝不是一种妥协,面对着帝王宠爱的汤妃娘娘的唯一的儿子,作为一个小小的太傅,他得罪不起。

    而皇四子,是中宫嫡出,虽然从表面上看,帝王从来便不怎么喜欢这个儿子,但也从来没有苛待过他。

    更何况,元后嫡出,方才是国之正统。

    他被帝王委任为皇子师,必然也是有真材实料的,四皇子作为未来极有可能会登基为帝的皇子,他必须得好好教导。

    而六皇子,生性早慧,举一反三,文武兼备,为人师者,这无疑是他最喜欢的一类学生,即便他的生母不大受宠,但位份依然不低。

    这一切的原因来自于,他的母族,是柳氏。

    与皇四子的生母,已薨逝的先皇后柳氏一模一样的那个柳。

    一笔写不出两个柳字。

    所以长大以后的八皇子渐渐地自己明白了,太傅对四皇兄和六皇兄,半执师礼。

    是因为一国太子,是谁都可能,唯独不可能是整天睡不醒的七哥哥,他的母家,便是他一生也洗不掉的污点。

    但对母妃一直很受宠的他,太傅一贯都是和蔼的。

    和蔼的,也是不敢得罪的。

    而对七哥哥,太傅则是文人骨子里的清高作祟,一面压根不屑于汤家卖女求荣的做派,一面又不敢得罪七哥哥和他的母妃。

    明白过来的慕尚临,不止一次地感谢上天,让他托生到了他母妃的肚皮里。

    他那懵懂快乐的童年孩提时期,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都是母妃,用独属于一个女人,一位母亲的智慧给他撑起来的。

    甚至于他成年礼之后一度战战兢兢的青年时代,母妃也已经在许多年前就为他结好了善缘,铺好了路。

    他的母亲,在他眼里,一直都是一位伟大且智慧的女性。

    慕尚临从来都是这样坚信着的。

    所以母妃让他迎娶四品小官之女时,他只稍稍意外了一瞬,便立马答应了下来,连原因都没有向他母妃问上一句。

    第二天就进宫请旨,希望帝王将他心仪已久的姑娘嫁给他。

    待他看见正意气风发的帝王想也不想便欣然允诺时,他便大概明白了母妃的意思。

    他出宫后便按着大礼,从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到最后的请期亲迎,关于他的婚事的一切都按着该有的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礼部早就得了圣旨,必须好生操办他这个王弟的婚事。

    王府的一切,则都是由母妃亲自操持着,不过分夸张,也不曾失了亲王的婚事该有的体面。

    到了正日子的那一天,宫里的帝王甚至亲自到了景王府,为他主婚,给足了他脸面。

    后来的许多年里,慕尚临一想起帝王亲自为他主婚时的盛况。

    他都无比感叹于他母妃的智慧。

第四十八章 当时只道是寻常[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