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最是繁丝摇落后[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的舞台。
这些被后世称作史学家们的先驱,为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不可估量的财富。
于是到最后,等到并且牢牢地抓住了机遇的,聪明的新一任国师正式宣布。
他要召集天下所有有志之士到国师府。
为这片大陆,所有的已知,著书立传!
上,可达天听,下,可传享后世。
如此可名留青史的大好事,试问,这世间哪一位文人能不心动,一时之间,风云涌动。
几百年之后,东洲政权割据,战争不断。
以史立命的王氏,有了太多的秘密,也知晓了太多不该知道的秘密。
杀戮,第一次降临到了这个古老而顽强的家族。
于是遭受追杀的王家人除却一部分年迈以及不想离开家的族人,其余人等分三路离开了太原。
一路向西南方奔赴而去的,便是后来的琅琊王氏。
另一路一直向北方而去的,便是后来的三槐王氏。
然而另外一路向东边儿走的王氏子孙则不知所踪,从此再无音讯,他们极有可能已被仇家寻到踪迹,全部遇害。
逃到琅琊的王家人,毫不犹豫地丢掉了立史传世的家族传承,他们明白了权利的重要性,转而纷纷步入仕途。
聪明的人,做什么事情,仿佛只要下定决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做得很好。
更何况,这样的人,是一群,而这样的一群人,属于一个家族。
“王与陈共天下。”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在陈氏一族执掌天下时,民间曾广泛传唱这样一句歌谣。
歌谣里传唱的王,便是琅琊王氏,陈,则是大应帝国的帝王之姓。
如此可见王氏一族的荣光。
在应国,琅琊王氏的权位,已然登顶。
据正史所载,陈氏一族掌权东洲中原之地时期,王家的女儿,几乎是与皇宫里的公主一样尊贵。
或者说,更要尊贵。
至少,在王氏掌权的百年间,王家女得罪皇室公主的情况时有出现,但反之,却是极少的。
即便是有,也被无形之中来自各方,包括自己的生身母亲的压力。
压着前往东边儿的观鹤巷请罪。
观鹤巷,在应国时期,都是国家顶级权贵所居。
当时甚至普遍有,“宁为王氏女,不为皇家子。”的说法。
无他,唯因宫中高贵的公主们,是要远嫁和亲的。
应国建国中原腹地,国力不强,历来深受各方蛮夷之国动不动就陈兵边境的威胁。
于是,一些无能又聪明的男人们便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和亲。
索幸这法子还当真有效,应国,就这样以和亲以及送钱的方式,在周边列强之中苟延残喘着。
然而生为王家女,既不是皇帝所出,也非宗室所出,和亲的话无论说到哪里,都是说不到王家女儿头上的。
是以,王家的女儿们自然不比宫中的公主们,她们自尊贵着。
前朝被王家的男人们变成了王氏一族的一言堂,王氏家主的门生桃李遍布天下。
而王家的女儿们,婚嫁生子,依仗着娘家的地位在婆家无人敢欺。
世家的底蕴就这样被王家人再一次地,徒手一步一步地积累起来了。
而另一边向北方逃去,最后停留在了三槐的王家人,他们带走了在太原几乎一大半的珍藏典籍与孤本。
这或许是巧合,或许是安排,在后人看来,无据可考,也没有非常想要了解的欲望。
总之,三槐王氏,从此诗书传家。
历史的车轮,就这样,缓缓地,又不可逆转地开始转动了。
各自安稳之后的琅琊王氏族人,与三槐王氏族人,也渐渐开始了联系。
传至天德年间的三槐王氏,已然是三槐大族,王家家主的女儿,自然也引得无数男儿纷纷求娶。
可是年轻且骄傲的姑娘,她看不上任何一位前来王府求亲的年轻人。
有一日,在父亲问她究竟想要嫁给什么样的男儿的时候。
她告诉父亲,“我要进宫。”
少女一张年轻貌美的脸上,沉静地笑着说出这话的时候,便是她那善于钻营的亲生父亲,也没能从她的眼睛里看出来丝毫野心。
于是,她那与她一样,有野心且不满足于现状的父亲,欣然允诺。
于是,她那向来坚强勇敢的母亲,泪洒到天明也没能唤回女儿那一颗决绝又坚定的南下之心。
就这样,三槐王氏语宁,清晰无比地带着她的野心,来到了锦绣繁华的盛京城,走进了红砖绿瓦的巍巍深宫。
仪安宫,原是储秀宫。
因为她独独喜欢那里的翠竹掩映,帝王便索性将宫殿赐给了她。
仪安二字,是帝王亲自为她提笔写下的宫名。
仪,礼也。
安,定也。
第四十九章 最是繁丝摇落后[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