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师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六章[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事实上,他的怒气半点不少,甚至超过朱厚照。

    他在南边累死累活,清剿海匪,扣押番商,冒着举朝为敌的风险,在双屿卫设立私市,就为填充内库,筹集军饷,巩固边防,护万民于水火。

    这些人倒好,利用朝廷给予的便利,私结鞑靼,甚至连女真都有!

    粮食、盐巴、茶叶、丝绸,一本万利,还不能填饱他们的胃口。私卖铁器,向草原传递消息,引鞑靼扰边,图的是什么?

    这样的银子,可拿得安心?

    当真是人不想做,尖着脑袋去做奴才!

    女真入关,尚在百年之后。元朝时,汉人是什么地位,总该清楚。真被鞑靼攻破边镇,长久盘踞,脑袋就能安稳?金银家产就能保住?

    白日做梦!

    刀锋转向,第一个被宰的就是这些“肥羊”!

    所谓的八大皇商,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愚蠢!”

    怒到极致,杨瓒也想掀桌。

    “陛下,此风不可长,此辈不可纵!”

    “对!”

    君臣意见一致,共同捋袖揎拳,准备下手。

    你不是爱钱吗?

    好,抄了你的家,子孙后代都到边镇戍卫,亲自尝一尝鞑靼的刀剑,深刻体会一下,被出卖的边镇军民,过的都是什么日子!

    “谷伴伴。”

    “奴婢在。”

    “朕写一道手谕,你即可返京,调两厂番役往晋地拿人!”

    “遵旨!”

    谷大用行礼,道:“陛下,商队牵头之人,祖籍太原府临县。如要拿人,恐会惊动晋王。”

    两名商人都是家大业大,田产千顷,藏银巨万。番役大举出动,抄家抓人,动静绝对不小。

    晋王不瞎不聋,定会生出猜疑。

    届时,王府会采取什么动作,实不好预测。锦衣卫正借谋刺一事,抓藩王把柄,如果被狗急跳墙,横生枝节,谷大用怕不好交代。

    “晋王?”

    想起牟斌上报,朱厚照陷入沉思,许久没出声。

    杨瓒心思急转,上前半步,开口道:“陛下,臣有一策。”

    “杨先生快说。”

    “臣有一同年,姓李名淳,弘治十八年殿试三甲,外放太原府,为临县县令,同臣时有书信往来。此二人出身临县,可先遣人至县衙,由县衙签发文书,定其罪名,派巡检捕快拿人,秘交两厂。”

    “临县县令?”

    “正是。”

    殿试之后,王忠留京,李淳程文外放。

    这期间,杨瓒同李、程两人联系从未断过。尤其李淳,几乎两月一封书信,雷打不动。

    杨瓒钦差江南,书信都留在伯府。归来后,看到长史送来的信匣,当即提笔写下三页回信,遣人寻快脚飞送。

    杨氏宗族开办族学,三位先生中,两位都是李淳推举。依族中反馈,为人严厉却不迂腐,更有真才实学。

    无论李淳有没有他意,这份情,杨瓒始终要领。

    天子要办临县豪商,厂卫大肆出动不便,给李淳一个表现机会,正好还了这份人情。

    “可行。”

    思索片刻,朱厚照拍板,就这么办!

    不过,在行动前,需查清李淳同王府有没有瓜葛,是否收过商人的孝敬。

    “陛下放心,奴婢定会办得妥当。”

    东厂和锦衣卫都有册子,专门记录朝中地方官员言行。细节方面,比吏部考核的记载详尽百倍。

    李淳被视为朝中钉子,和藩王府无半点瓜葛,反被对方忌惮。但在临县为官,收当地孝敬,实为必然。

    然而,事有轻重。

    寻常情况,求到面前,李大令应会庇护一二。天子下令抄家,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暗中动作,违背圣意。

    事情牵涉草原,敢庇护走私商人,官不想做,命也不要了?

    手谕写好,盖上随身印玺。

    谷大用奉旨还京,一百五十名定武卫官兵留在客栈,仅两名伯府护卫随行。

    三人皆是双马,风行电掣,日夜不歇,驰往京城。

    谷大用离开后,朱厚照火气难消,干脆化愤怒为食欲,连吃六个馒头,灌下三大碗热汤,看得定武卫官兵目怔口呆。

    是谁说的,天家锦衣玉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看看眼前这位,几口一个馒头,端起汤碗仰脖灌。如此豪迈,当真是……有太宗皇帝之风。

    伯府护卫见怪不怪,身为锦衣卫,遇事就要淡定。再稀奇,也要八风不动,安稳如常。

    不就是吃得多了点?

    “想当年,老子一顿能吃十个馒头!”

    “你现在能吃二十个!”带队校尉咬着麦饼,从鼻孔喷气,“没听马长史说,伯府里数你饭量大。都像你这么能吃,库房都得被吃光。牟指挥使嫌弃你能吃,才把你扔到诏狱吧?”

第一百二十六章[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