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辈子的道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房的前世今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暑假我抽时间在老邦瓜的指导下,熟悉复兴中路重庆路书房的周边今身前世。我书房(巴黎新村)以前是一个叫陈凤(陈洁如)蒋介石的夫人住过,来看望她的人有周恩来,宋庆龄,将经国,陈立夫,戴季陶等等,我书房的东西南北分别有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居,周公馆,孙中山故居,刘海粟,邹韬奋,张充仁等纪念馆和一大会址新天地等,我爷爷的爷爷就住在合肥路淡水路,他们当时已有“道奇”车了,解放上海时,我爷爷躲在电线木头后看打仗,耳朵听着让子弹飞的节奏。老邦瓜讲老底子马路上老清爽,北面淡水路老闹猛,因为有小菜场。小菜场搬了以后安静了一阵,又成了时尚青年聚集的美食街,再后来……终于又安静了。淡水路的格局是西高东低,这个“高低”说的不是地势,而是社会层次。淡水路大多数的人文历史在路西。相对来说,路的东边要稍逊一筹。除了复兴中路口的教堂诸圣堂、复兴中路到自忠路保留的一片石库门老房子之外,差不多都是新建筑了。而路西,基本还是民国时代的原貌。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家都是到淡水菜场凭每月发放的几张票证换点口粮买点菜。淡水路合肥路口西北角的这条弄堂,叫“淡水邨”,这里住过的名人,可就多了。邦瓜讲伊小辰光放暑假,赤脚赤膊一帮黑皮小赤佬,爬上淡水邨1号墙头,一个一个高呼“瓦西里”从二楼往沙泥地跳,还抽围墙枪篱笆挑地上的柏油去粘知了......这是他们一代人的暑假生活。

    著名音乐家黎锦晖的住宅就是1号。1930年邓演达在这里主持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后来成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现在的1号已经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院里有邓演达的铜像。

    淡水路332弄3号,著名记者陶菊隐旧居。关于陶菊隐

    7号:民国时代一位奇人徐朗西的住宅。为什么说徐朗西是位奇人呢?因为他的公开身份实在太多,也太复杂了,粗粗数一数:留日学生、辛亥元老、青洪帮领袖、蒋介石的把兄弟、造币厂厂长、诗人、书画家、美术教育家、京剧名家、武林高手……这就多少身份了?十根手指头数数都有点不够。

    孙中山还赠给徐朗西的大字条幅:天下为公。徐朗西作为美学家,他写过《艺术与社会》,作为京剧名家,他和俞振飞的父亲俞粟庐齐名,言菊朋是他的学生。他办的新华艺专,培养了众多艺术家,。徐朗西的故事要讲,怕是要长篇大论。不过一个人的精气神,常常可以通过语言反映,徐朗西一生中说过的话,不知有多少。但他有三句闲话,说得掷地有声、石骨铁硬,其为人的风骨,从这三句话中,

书房的前世今生[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