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摩旅藏疆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sp;6月29日7月1日在拉萨。
拉萨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以下简称布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布达拉宫被称为“世界屋脊明珠”,它是拉萨乃至青藏高原的标志,也是西藏曾经的政权中心。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里,收藏着极为丰富的文物和工艺品,同时也珍存着独一无二的雪域文化的遗产。
布宫的门票不好买,我们让客栈的老板帮我们预定预约券,很顺利的。去布达拉宫的时候,是要准备好身份证。
历史书已告诉我,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建造的,是一座宫殿式建筑,建筑造型很有特色,又很华丽,给人的感觉是很震撼的。
那天爸爸骑着摩托车带着我来到了布宫,他由于高反就在布宫外等我。经过三次安检,顺利进入,我蹭个了团听一下讲解。感觉吸引力不大,结果独自一人一口气跑上了13层大阶梯。旁边的藏族小姐姐眼睛都快看直了。很快我就进入了正式宫殿。布宫主要有三种颜色:红色代表统治三界,白色代表处于寂静,而黄色则代表长寿无疆,繁荣兴旺。大殿的场景基本上就是佛像。内部结构是木质的,有些通道很狭窄,只能由一个人通过。
据说在布宫的脚下,有一千八百五十三个转经筒。我没有数,但是我看到藏民们一个个,虔诚的顺时而转。在布宫,即使你感觉走遍了全部,仍然会有一些密宫,你是不可能到达的,也是不会允许打探的。
布达拉宫还分为红宫和白宫,都是各有特色的。里面有些地方是禁止拍照的,而当我真正进入布达拉宫,在昏暗的宫殿里,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看过去的时候,我想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原来世间最大的财富,就是信仰”。
无数坛城、佛像、佛塔,悉数用成吨的黄金打造,那里的佛像甚至有两层楼那样高,几乎都是黄金做的身体,周身镶嵌着最昂贵宝石——蜜蜡、松石、珊瑚、青金石,其实,每一颗、每一块,论年份都可以换取人间无上财富。
在西藏、拉萨、布宫,我看到了有一种精神力量堆砌在人们对信仰的纯诚之上。
蓝天白云之下,那片红墙,那边白塔,以及无数磕长头人的虔诚,我想会深深的烙在我的心底。拉萨还有许多神秘而有吸引人的地方,爸爸带着我去了大昭寺和八角街,小昭寺等,那里我看到了许多虔诚的藏民,他们三步一叩首,嘴里含念有词。这种信仰的力量,震撼人心,使我久久不能平静......拉萨每年平均日照总时数多达3005.3小时,平均每天有8小时15分钟的太阳,拉萨太阳强烈,日照又长,所以每年的太阳总辐射量高达846千焦耳(202.4千卡)。不仅比东部同纬度上的地区多70150%,而且也普遍比西北干旱地区多。可利用的太阳能源举世无双。如何有效的利用太阳能资源,这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由于布宫内部不能拍照,没有照片了。
2天后,公益物资到拉萨了。
(八)拉孜,珠峰大本营
7月2日我们告别了拉萨,我的珠峰和219新藏线公益捐赠和科考开始了。领队说:“接下去的路途比川藏线要困难的多,全程在海拔4500米以上,需经过几百公里的无人区,是世界上最高的通车公路。路上会很艰难、艰险、艰苦,那可是一场壮丽的穿越之旅,我们将亲自踏上了那片神秘而又奇异的土地”。
西藏的拉孜,有中国景观大道318国道5000千米纪念碑。g318的0千米是上海的人民广场。我与家的距离是5000千米,此时我想家了……
7月3日,途径嘉措拉山口,也称定日界,海拔5248米,是318国道的最高点。风速15米/秒,温度摄氏3度,湿度76。通往珠峰大本营的路非常的艰难,共有108个弯、比18弯,怒江72拐,更壮观更难行。摩托车在柏油路上无力的前行着,农田渐渐消失了,出现在视线中的是荒漠和雪山,路上的车辆很少。垭口有通往珠峰景区的标志性旗门,无数经幡飘扬,气势磅礴。远处的喜马拉雅山脉白雪皑皑,连绵起伏。在那一座座高高耸起的雪峰中,有一座是神往之久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穿越在藏疆,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
7月3日晚上,珠峰大本营,海拔5200米,风速15米/秒,温度摄氏2度,湿度60,我们到达珠峰大本营已是天黑了。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喜马拉雅山的主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山顶终年积雪,高度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晚上我睡在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意外的舒服,而且睡的超级好。我住的是第二号帐篷,藏族老板娘挺热情的,因为睡的是大通铺,考虑到我是小女孩,就给了我最旁边的一个单人床位,这足以让我很开心啦。夜晚,大风吹的帐篷“哗啦,哗啦”响,可这丝毫不影响我睡觉。毕竟我是爬山涉水的人,粘枕头就能睡着。夜晚很冷,老板娘一直往帐篷中间的火龙里加一些什么,后来一问,才知是羊粪。大概100块钱180斤羊粪吧,而且到晚上23点以后就不能再烧了,因有规定怕帐蓬内耗氧过多而出现危险。凌晨三点我被爸爸叫醒了,我披上羽绒服在寒风中和爸爸一起望着繁星闪烁的夜空和浩瀚的银河系,太壮观了。
7月4日早上,我带着另一半心愿瓶,在珠峰大本营的山脚下,堆起了可永存百年的玛尼堆,祝大家心享事成啊。当雾气飘散后我幸运的看到了珠峰的全貌。整座珠峰威严壮观,山峰上的旗云象一缕飘逸的流苏,云雾缭绕似乎又急急想遮住珠峰,好一副靓丽的风景啊。山峰上部终年为冰雪覆盖,地形陡峭高峻,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这景色真的令人神往。壮哉!
我带来了许多信件,到世界最高邮局去盖章。邮局类似集装箱绿色房屋,里面可以盖邮戳买明信片。
当看到珠峰时,令我回想起一件很遗憾的事。本来今年四至五月,爸爸和登山同伴,准备带我登一次珠峰,他和登山专家准备了两年多。去年11月我去尼泊尔参加亚太科技比赛时,亲自去体验过珠峰的南坡。今年1月尼泊尔颁布了新的登山法规,十六岁以下不准登珠峰了,于是我们只能停止了。当时登山专家评估了,我在夏尔巴协作的帮助下,能登上海拔7500米就是胜利,爸爸是海拔6300米吧。
珠峰大本营除了两座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公共厕所外,无永久性建筑。
这里是我们能到达离珠峰最近的地方——我们的公益捐赠就此开始了.......
(九)公益之行与惊险马拉山
珠峰108拐全部是回头弯,呈螺旋式整齐排列,高差约800米,属人间奇迹。
7月4日上午离开珠峰之前,我们将一部分文具和书包及球类分给了大本营的藏族孩子们。高原的孩子因常年受强紫外线照射脸变得红褐色,衣服有点脏或不合身,但他们眼神中流露着清潵的目光。分完物资几个藏族小孩高兴的在整理清点物品,他们会把物资分发给学校其他孩子。另外几个正高兴的玩着足球篮球。看到他们高兴的样子,走再艰险的路也是值得的。
下山路上,我们来到了定日县扎西宗乡中心小学,把捐增的物资全部分给了学校的同学们。当我收到了藏族老师的微信,图片中同学们开心的拿着捐助物资,在手机这端的我不禁流泪了。爱心还在继续、公益还在继续、我们的西藏之旅也在继续。
惊险马拉山///
我们轻装向着国道219藏疆线前行。傍晚九点左右,天还非常的亮,跟着导航我们拐入了山涧小路。
于是二百多公里的惊险旅程开始了。整个山路除了摩托车,汽车的轰鸣声,四周寂静的怕人。过了一段时间天黑了,山路上只有我们顽强的,无助的挣扎着。犹如莹火虫闪着微弱的光亮,在狂风中忽隐忽现,又象大王派来巡山的小仙妖手持气死风灯,在山中摇晃。
原以为只是爬一座山,可没想到越爬越高,丝毫没有下山的迹象。路面是碎石和起伏不断搓板路。路基旁没有任何的反光设置,更不要说崖边的护栏了,山路宽约三米左右。在整个翻山的六,七个小时中,没有遇到一辆车。车呢?人呢?鬼畜啊!
山路有很多发夹弯,由于天黑,我们看不清前面的路只能跟着领航车,路面非常颠簸,时不时会有小石子弹到车子底下。发出嘣脆的敲击声,使人毛骨悚然。眼望四周不知何种野生动物闪亮的眼睛,正好奇警惕的盯着我们,估计也有不太饥饿的狼群吧。
在下坡的时候,我们的车快没有油了,幸好沿途有筑路工程部。半夜我们敲响了工程部的大门,一个叔叔惊讶的看着我们说:“你们是神”。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加满了油(免费的),我们继续前行。
大概到凌晨两点钟的时候感觉车子被狂风吹的左右摇晃,我紧张的抓住手把,唯恐被风吹落到山涧,在恐惧和寒冷中我们依然在漆黑的山路中前行。车灯的亮度是不足以照亮弯道处的路面,只能再借助两只强光手电筒,开始往山下行驶了,山顶处已看到山脚下的灯火了。可是我们竟然还有一座垭口要翻。这时已是凌晨两点多了,体力透支和倦意已渲染了我整个身体。当支撑着眼帘来到最后一座垭口。我们看到了日喀则交通管理部门在二零零六年的时候立下的一块牌子。那块牌子已经断了一半,只能看出“拉山”二字,海拔5380米,山顶上的经幡,在我们的车灯下显得发白,而且这时候垭口的风非常大,整个气氛很不舒服。由于情况特殊,我没有在马拉山测量风速。又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感到身上有些发冷,趁着停车我活动活动。在月光下我看到了西夏邦玛峰的银脊......
7月5日我们终于安全地翻越了马拉山。在凌晨五点之前赶到了吉隆县的驻地宗噶。后来查了这条路,竟然是一条大名鼎鼎的天路!马拉山是川藏线上最高的一个垭口。世界上最高的已废弃多年的通车点。据说有一条正确的路可以到达目的地。这座山给我最大的疑惑是,一辆大卡车的车轮印,为什么到一半就变成了一道印痕?这问题,只能让这座神秘的大山回答了吧……
(十)大雪山——新藏线
7月5日7月7日我们进入219新藏线,沿途要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十多座雪山达坂,有70%的路程都是在海拔4000米以上。资料里有一段文字:“骑行新藏线,堪比蜀道难;库地达坂险,犹似鬼门关;麻扎达坂尖,陡升五千三;黑卡达坂旋,九十九道弯;界山达坂弯,伸手可摸天”。从阿里到三十里营房,我们经过了札达县的冈仁波齐、古格王朝、班公湖等,这里的路况良好,偶尔会有路过的车辆,但长途行驶中极易打嗑睡,公路上时常有侧风和废弃的事故车辆。领队提醒说:“这路有替在的危险,一定要注意安全”。三十里营房狂风席卷着漫天沙尘,摩托车只能侧着身子低速行驶,随时有被狂风掀翻的危险,此地风速18每秒/米,温度摄氏7度,湿度55,是沙尘暴高发地区。如能将三十里营房的风能资源利用起来那多好呀。
整个新藏公路穿越举世闻名的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岗底斯山、喜马拉雅山脉。全线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路段有915公里,海拔5000米以上的路段有130公里,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况最艰险的公路,是名副其实的“天路”。我们行驶的路段均为高寒缺氧的无人区,沿途横卧着逾千公里的荒漠戈壁、永冻土层和常年积雪的崇山峻岭。我体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从萨嘎大红柳滩到松西乡路段244公里是彻底的无人区,几乎见不到人烟。当距离大红柳滩200公里处,香港队友的摩托车齿轮箱漏油了,整个车队在寒风中停止前行。在这样的公路上每停一秒就多一份危险。领队立即调整队形,大排量前往大红柳滩找皮卡车,领队和保障车留在原地,另一辆保障车跟随我们继续前行。领队要求队医重点保护我,因我们还要翻越海拔5000多米雪山达阪,对于摩托车和大家是很大的考验。
我们顶着狂风来到大红柳滩时已是晚上23点,天已黑了。这里有一排餐馆和旅馆,据说这里有狼的还有雪豹。
几个小时后传来消息,在搬运摩托车时,领队的大母指被摩托车压了一下,很严重.....保障车护送领队前往三十里营房的医院。新疆公路是实行晚间封路,我们第二天才在三十里营房与领队会合。当得知领队手指骨折时,我的心情很难过。
喀喇昆仑山///
在翻越喀喇昆仑山时很少遇到来往的车辆。这条公路是人类追求卓越精神的化身。我们在这条路上勇敢的走了好多天了。每个人走219新藏线时必须携带两件行李,无畏与坚韧。
从日喀则海拔5000多米到了叶城海拔1300米,一路上看到山脚下有许多野马,野骆驼,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等,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很完善。坐在汽车里体验这条“天路”是无法和摩托车相比。
新藏线是有武警来修筑和养护的,上千公里,横亘昆仑山,一个伟大的工程。当经过一个边检站库地达坂海拔3300米,士兵们荷枪实弹,戴着墨镜,还能说流利的英语。军人都很亲切又有威严。他们挨个检查了证件和车辆,保护着祖国的边疆。
一路之上,除了到兵站,其它地区都没有手机信号。小声bb一句,某某通不是做广告连雪山上都有信号吗……这么真是……啪啪打脸了吧。
喀喇昆仑山的雪是那么洁白,雪下有无尽的宝藏,喀喇昆仑山代表坚毅与智慧并存的精神,还有无穷无尽的思念......
(十一)翻越“天路”达坂
7月8日7月10日
领队带着伤痛仍然和我们一起在新藏线上。途经令人向往的札达土林,古格遗址,神山冈仁波齐和浪卡子县的羊卓雍措,日土县的班公措等,这些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国家地理杂志封面都介绍过的。
从日土出发过了班公措就是海拔5347米的界山达坂。
界山达坂是新藏公路的最高点,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翻越界山达坂(风速12米/每秒,温度摄氏8度,湿度68)我们来到了泉水湖,这是西藏境内最后一个检查站,这里就是著名的“死人沟”,据说在这里是不能过夜的,自然条件极其复杂,可能是白天我没有发觉异常。黑卡达坂海拔5000米(风速13.8米/秒,温度摄氏6度,湿度72)道路弯多,路况极差。在这次5000公里穿越中我采集了许多岩石和植物标本。告诉大家西藏不缺金矿,新疆的矿产资源丰富多样。祖国的山河全是宝藏。
麻扎达坂了新藏线上第二个高山口,是新藏线最长的达坂。海拔5300米,其凶险更了得。麻扎达坂尖,陡升五千三,(风速15米/秒,温度摄氏5.5度,湿度65)。
库地检查站过后,又开始翻越阿卡孜达坂,除麻扎以外,又是艰辛的一段了。路窄而且部分路段路基不实,高低不平,没有护栏,路旁就是万丈深渊,腿软了,山路其实就是挂壁路。在到叶城的最后一个山口阿卡孜达坂海拔3250米(风速10米/秒,温度摄氏7度,湿度60)让我记忆犹新。
悬崖峭壁,雄奇险幽。估摸着,是有亿万年前的地质运动构成的吧。这段路可以说是贼危险的一段路了吧。一条窄窄的山路崎岖无比,外侧是深沟险壑。只要一不留神,问题就大到没办法解决了。仰视天空,偶尔有只乌鸦学着鹰展翅高飞。巨石屹立在两旁山巅之上,摇摇欲坠。
沿着陡峭的山路,摩托车的汽油在高原燃烧不充分,弥漫着一股汽油味。山路旁是悬崖峭壁,途中常有巨石被硬生生劈开。过一半路程的时候,我们堵车了。在这样的路上,第一次堵车,只能很慢很慢地往前边开。不过,由于前后全是车,不像以前只有一辆车孤零零在寒风中跑。
就这样一直堵在半山腰上。最惊险的竟然路基松动,不时有小石块掉落。有一辆小轿车,就像不要命似的,一直在超车。旁边的路只够半辆车的距离,万一有对头车,可真是惊险至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了一个多小时到达坂。
那时候我还在想,万一没汽油了,万一扎胎了怎么办呢……我手里拿着一串天珠默默的祈祷。在夹杂着汽油味的地方吃着点心和灰尘。
终于可以下山了......许多大货车轮子散发着热气,刹车形成高温使轮毂吱吱作响。这些大货车需要避免长时间刹车过热装了喷水装置。每年十月至五月刹车禁用喷水的,因会引起路面结冰而发生事故,我想这就是高海拔物质奇缺的原因了。凌晨我们到了叶城,新藏线的零公里.....
走新藏线真的艰难,艰辛,艰险......
(十二)沙漠之旅—阿拉尔
7月11日7月16日
阿拉尔十四团胡扬中学的王校长和科技段老师邀请我去与他学校的学生进行耘能源steam互动。
领队忍着手指的疼痛,研究决定带我完成边疆科技行。他说:“来一次不容易,边疆的孩子更不容易”。我们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海拔1100米)。车辆行驶在沙漠连绵起伏的公路上,路旁有低矮的绿色植物。在一望无际的沙漠腹地,打开车窗肆意的狂风会吹入很多沙粒。路边有块牌子“你会懂得,荒漠的人生,可以不荒凉”。到达阿拉尔已经是早上4点了......
7:00整,窗外传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声。王校长和李教导主任已在等我了,校长年龄不大,讲起话来铿锵有力,很自信。听着王校长的介绍,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学校礼堂,礼堂内已坐满了学生和老师及家长。我鼓足勇气站在投影仪前边,像往常一样开始讲ppt。同学们用好奇而鼓励的眼神看着我,当我讲到新疆的矿产资源丰富和自然资源取之不尽时,他们都鼓掌欢呼。在提问和互动交流时,同学们踊跃参加,他们提到了如何把平时不起眼的风能转变成电能?什么是steam?你放假能和我们一起去沙漠玩吗?
我热情的回答他们。可惜,有的问题我也没有搞清楚。于是我们互留微信,拓宽视野开阔眼界用互联网带来的便捷,一起思考。
下午,校长陪我们去了沙漠的边缘和阿拉尔的胡杨林。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它属温带干旱沙漠,夏天最高温度达67.2c,昼夜温差达40c以上;平均年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平均年蒸发高达2500—3400毫米。一年有三分之一是风沙日,最高风速每秒达30米。近一千年来,整个沙漠向南伸延了约100公里。它是我国最大的沙漠——面积330000平方千米。沙漠南北有条绿化带,利用地下水造林,选用怪柳、沙漠红柳,沙拐枣、梭梭等一批适应沙漠环境的植物。我想沙漠的存在必定有它存在的意义,这是一种生态平衡,沙漠里含丰富的铁元素和磷元素,可能还会有大油田。如果利用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将蒸腾的水汽凝结利用,再利用地热资源和巨大的自然风能来发电,形成一个自然能源链,形成一个生态圈,不知可行否?
金生丽水,玉出昆岗。昆岗就是阿拉尔。阿拉尔的胡扬是神奇的物种。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它象征了人类追求卓越的精神。
在进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前,有一段是与昆仑山脉相连的。昆仑山大气磅礴,海拔平均5000多米。很多人会将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混为一谈,实际上这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山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段无法从记忆中抹去的美好回忆,会伴随我一生。
告别了王校长和同学们,我们离开阿拉尔,向着一千多公里之遥的乌鲁木齐出发。途中翻越了天山山脉,凌晨四点半到的乌鲁木齐.......道别的时间到了,依依不舍啊!三十天领队带着大家风雨同舟,克服了重重困难……没有团队的帮助,我是无法完成极地穿越的。领队说:“125cc小踏板能平安穿越极地5000公里并能完成公益与科考,13岁的小女孩你是唯一的,整个过程你表现很棒”。再见了领队叔叔和团队,我会永远记住你们。
心之所向,而素履以往。生如逆旅,即一苇以航。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
(完)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万里摩旅藏疆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