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孔融的儒术思想[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虽然孔融小时候名气很大,但是由于他独尊儒术的思想使得他的思想止步不前。儒术第一个将就的就是禁止竞争原则。所谓禁止竞争原则就是儒术中所说的“仁”、“恕”。这一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竞争行为,包括战争、掠夺、诉讼、经商、甚至人口流动等等,并鼓吹无原则地保护弱者。因此中国人一直以“生不儒术入官门”和“锄强扶弱”等行为为荣。自然法则是留优汰劣,而这一原则直接的结果就是留劣汰优,并由此衍生出“明哲保身”哲学、“枪打出头鸟”哲学、“不开第一枪”哲学、“不到最后不抵抗”、“不患贫而患不均”哲学等。因而强者很难在中国生存,就算偶尔能活下来也会给冠以“暴君”、“枭雄”的恶名,绝不会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如果发生利益冲突要发动战争,还要出师有名,非得挂上“仁义”的牌子才能出手。这玩意搞到登峰造极,就出了个大混蛋宋襄公。那中国人为什么要选择这种违反自然规律的道德标准呢?答案很简单:既然中国人一开始得到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就没有必要去改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也没必要变。中国人需要的只是维持现状的秩序,禁止竞争原则体现的就是这种秩序。那好,既然肥得滴油的中国不存在“生存空间”的问题,科技不科技、教育不教育也就无所谓了,大家最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要胡思乱想。中华民族既然无需为生存而奋斗,那精力都用在什么地方呢?都在搞审美方面
第167章 孔融的儒术思想[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