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梁化凤[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抵只是朝最接近时代本来面貌去写,政治如此,人性如此,道德方面更是如此。我们不能强求那个时代的人达到我们如今所认知的道德高度,那样不现实。若按我们所认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去写,那真是人人该杀。
现在管效忠却突然一声不吭的撤军回苏州,马逢知不能不弄个明白,要不然他怕是觉都不能睡了。没让他等多久,南京被太平军光复的消息就传到了松江军营。
梁化凤不明白,额色黑更不明白,他离开江宁时,安亲王岳乐亲领大军去剿浙寇,这才几天功夫,南京丢了,岳乐也被俘了,而他才刚刚把皇帝给梁化凤的密旨拿出来,都还没动身去苏州将另一秘旨给管效忠呢。
马逢知没有时间考虑,因为就在当晚,几个从南京秘密过来的太平军就进了他的军营。
马逢知在发呆之后,笑了起来,连日笼罩在脸上的阴云一下消散。他知道,这一回,清廷再也没法算自己的帐了。而他也将能够重新下注,获取最大利益。
额色黑没有办法,便问梁化凤现在应该怎么办。梁化凤说当务之急是把管效忠手里的八千兵拿过来,如此他就有能力守住江南,坚持到皇帝大军赶到。额色黑思虑后,同意就这么办,反正皇帝已经下旨叫梁化凤捕捉管效忠。可是额色黑还有一个顾虑,那就是一旦梁化凤拿下了管效忠,松江的马逢知又该如何办?这人可是墙头草,若是知道南京被明军占领,他肯定会反。没了管效忠牵制于他,江南还不是保不住。
阎绍庆转达了蒋国柱请求梁化凤务必守住常州的意思,梁化凤不置可否,额色黑要阎绍庆回去,让管效忠领军到常州来,两军合力夺回南京。便是夺不回,凭借两军合力,怎么也能守住常州。
郑军来时,苏州府不少官员都和郑军私通,阎绍庆却坚信郑军拿不下南京,只令严守城门,城内不得出一人,城外也不得进一人。郑军于南京城下大败之时,城内一干官绅无不佩服知府大人眼光独到,知那海匪不可靠。随后便有人在阎绍庆那进言,说钱谦益在海匪来时很是活跃,替那郑贼充当说客,理当锁拿。阎绍庆心动,但却不敢下手,因为钱谦益不但是江南文坛领袖,更和两江总督郎廷佐有私交,所以在没有总督衙门明确指示前,他不敢做这得罪江南士绅读书人的事。
罗纶代表周士相和张煌言告诉马逢知,若马部立即反正,则立即请报监国授予其国公一爵,且不需其对付管效忠和梁化凤,只需他出兵浙江,攻打浙东,以牵制清闽浙总督赵国祚和浙江巡抚佟国器。罗纶最后很明确的告诉马逢知,倘若他能光复浙江全省,则浙江便归马部养兵。
至于钱谦益,我只是照史直写,无任何夸大之处,不抬高,亦不贬低。
阎绍庆也是吓得慌了,这人说起来对大清十分的忠心。顺治十年,张名振和张煌言三入长江之时,上海县的衙役曾经想挟持阎绍庆反正归明,几次拿刀架他脖子上威胁,阎绍庆都不肯降明。后来江宁巡抚周国佐率兵赶到,阎绍庆方捡回条命。因坚不降贼,调任江南接替周国佐的蒋国柱特意向清廷特意举保阎绍庆升任苏州知府一职。
马逢知动手了,率其部从松江金山攻入了浙江嘉兴府,一路如入无人之处,所到之处,府县官员尽降,只用了十一天便打到了钱塘江。
阎绍庆到了常州后,不但见到了梁化凤,更见到了大学士额色黑。梁化凤这边收到南京丢失的消息比蒋国柱和阎绍庆要早,因为他手下一支兵马在金坛遭到了太平军的袭击,留在镇江的一支兵马也被太平军消灭,只逃回来十来人。
在大清做官,光有忠心是远远不够的,这后台更是重要。阎绍庆拿定了主意,匆匆赶回苏州,一入城便进了巡抚衙门。
蒋国柱从江宁回到苏州后,便一直和管效忠忙着收复失地,并且监视崇明尚未撤走的海匪。江宁失陷后的第三天,也就是九月十二日,正抽空和苏州知府阎绍庆听戏的蒋国柱接到了这个让他措手不及的消息。
管效忠是快马赶回苏州的,深夜进的城,在巡抚衙门和蒋国柱一番密议之后,天亮就回了昆山,然后将军中几个苏松将领秘密除掉,领着大军直接回了苏州城。
管效忠这会领兵去了昆山,蒋国柱手下没兵,便立即派人将这消息告知管效忠,请他立即带兵回防苏州。另外,蒋国柱让阎绍庆亲自去趟常州,请梁化凤无论如何也要把常州守住。
...........
钱谦益今年的第三封书信秘密送到了马逢知手中,信中钱谦益要马逢知立即反正归明,马逢知却没有对钱谦益派来的人做任何答复,只说容他考虑几日。
梁化凤却道不必担心马逢知,这人就是叛降归明,也断无胆量攻打于他,很可能如上次海匪入江一样,继续观望。
今年夏季浙江久旱不雨,钱塘江水涸流细。马逢知见有人在江中洗澡,水深不过马腹,于是,下令分兵两路,一路由主力马步兵组成,从桐兴涉水过江大举进攻;另一路由水师组成,从平湖乍浦所沿海而进。
镇江、常州、苏州三地的局面就这么难得的平静下来,十分诡异。三方谁都是敌人,三方却又谁都不肯动手。你看他,他看你,大眼瞪小眼。
额色黑问梁化凤能否夺回南京,救回安亲王,梁化凤的回答让他很失望。梁化凤明言他手里只有不到五千兵,若是守城,尚能维持,可这攻城,叫他如何做?郑贼海匪十几万大军都没能拿下南京,况他?再说,镇江已经被太平军收复,欲取南京,首先就得拿下镇江,要不然,他还没到南京就被镇江太平军抄了后路,两方夹击,他又不是神兵神将,哪里能撑得下来。
这就是历史,或者说,小说中的历史。
(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梁化凤[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