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沧海扬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四章 给高凡拎鞋都不够[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nbsp高凡对谭建军的存在没有什么意见,反正维生素厂也没有什么需要瞒着哈奇集团的秘密,他们要在厂里安插一个观察员,就由着他们安插好了。

    nbsp鲍勃此前曾经向高凡说,他是把与沧化科贸的合作当成一个学术课题来研究的,谭建军就相当于他聘请的实验员,专门负责帮他搜集论文数据,除此之外不会有其他任何任务。

    nbsp鲍勃是这样说的,内心也是这样想的。在他看来,谭建军的水平连给高凡拎鞋都不够,他怎么可能指望谭建军去参与维生素厂的经营管理呢?

    nbsp谭建军的角色就这样一直保留下来了。到沧化科贸改名为沧海化工,维生素厂合并为生物化学公司的时候,高凡也没忘了给谭建军保留一个经理助理的头衔,反正也不需要自己给他开工资。

    nbsp除了两个经营实体之外,沧海化工旗下还有一个非营利的机构,称为沧海化工实验基地,职责是从事各种化工新技术的研发。

    nbsp之所以把这个机构称为实验基地,而不是称为研究所,是因为机构中的科研人员大部分都是外单位的,其中以北大化学系的师生占比最多,其次就是省化工设计院的一些工程师。

    nbsp按照公司的宣传资料,化工实验基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欢迎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到这个平台来从事科研活动,沧海化工愿意为这些科研活动提供场地、设备和相应的实验经费。

    nbsp所有外来的研究人员需要先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由高凡牵头的一个专家团队会对课题进行评估。那些在专家团队看来没有价值或者条件暂不具备的项目,会被委婉地拒绝。而有价值同时也有希望取得突破的项目,则能够获得基地的资助。

    nbsp毫无疑问,这种资助不是无偿的。在课题研究开始之前,研究人员将被要求与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其中最主要的条款就是规定研究成果的归属。

    nbsp一般情况下,研究人员能够获得研究成果的学术署名权,但所产生的专利将视情况或完全归基地所有,或由研究人员所属单位与沧海化工基地共同享有。

    nbsp高凡当然也想拥有一批属于自己的科研人员,从而把化工基地变成内部的研究所。但在这个年代,要让一名资深的科研人员放弃体制内的稳定工作,投奔一家民营企业,实在是比登天还难。

    nbsp北京大学的海青文教授被临时聘为基地主任,他主持的煤化工项目此前一直都是基地资助力度最大的项目。不过,这个“最大”已经成为过去时了。

    nbsp在沧海化工集团成立之时,高凡宣布化工实验基地将启动一个新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南方重稀土的精炼工艺研究。高凡为这个项目一次性地投入了1000万元,并且还放出豪言,声称可以随时追加投资,上不封顶。

    nbsp忙忙碌碌中,1985年的高校毕业季来临了。高凡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迎来了两位老同学,他们都是化肥厂子弟,与高凡是同一届的,只是高考上了大专,如今已经毕业。

    nbsp“高总,我和月月想到沧海化工来上班,你不会拒绝吧?”

    nbsp说话的是高凡的发小王辉,站在他身边的是他的女友彭月月。

    喜欢。

第四百三十四章 给高凡拎鞋都不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