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9章 汉编年史(上)[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东汉末年,农业生产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直接导致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
nbsp由于朝廷政治黑暗,十常侍横行朝野,对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
nbsp土地兼并问题日益恶化,百姓饱受此现象的苦果,又接连遭受天灾与瘟疫的双重打击。
nbsp于是,他们纷纷起来造反,发动大规模的叛乱,最着名的就是黄巾之乱。
nbsp时代的动荡不安也使地方豪强有了崛起的机会,他们一开始靠着自己的财力组织自己的武装军队保卫家园,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拥有兵马的诸侯。
nbsp比如曹操、袁绍等人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朝廷由于不修政事,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无能为力,反而需要依靠他们来维持地方稳定。
nbsp等到地方豪强发展到后期,又逐渐分化为了士族与寒门——两大阵营。
nbsp其中,士族在土地与权势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也因此拥有垄断政府高层的实力,从而形成了三国两晋时期特殊的士族政治。
nbsp除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是造成地方豪强兴起的诱因之外,刺史制度的变动,则是造成群雄割据的主要原因。
nbsp刺史制度源自于西汉武帝时期,本意是用等级低的官员监察等级高的官员,以达到制衡的目的(以六条问事制衡官员)。
nbsp尽管刺史的权力越来越大,但始终没有统领一州的法定权力和公信度。
nbsp不过到了东汉灵帝时,他接受刘焉的建议,从而将各州刺史改称州牧。
nbsp于是,刺史成为地方的官员,从原本的中央和郡、县之间加入州一级,成为中央、州、郡、县的四级行政结构。
nbsp州牧位居郡太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成为了实际上的封疆大吏。
nbsp这样的情况持续的结果,使得各个州牧纷纷利用天下大乱的机会,名正言顺地在地方形成割据势力。
nbsp而那些未被改为州牧的刺史和郡守,也趁机扩大权利和武装力量,还有人在战乱中自封为州牧和刺史。
nbsp如此一来,等于是宣告东汉政府的实质统治力已经名存实亡。
nbsp……………
nbsp公元184年,太平道首领——张角及兄弟张梁、张宝率信徒发起民变,史称“黄巾之乱”。
nbsp起义军迅速发展到数百万追随者,从而引起全国性的战乱,一度席卷了半个天下。
nbsp于是,汉灵帝派皇甫嵩、卢植及朱儁率领中央军进行镇压,又令地方州郡政府和豪强地主招募军队进行协助。
nbsp最后,黄巾军的主力虽然很快被击溃,但是余部仍然散布各地。
nbsp随着各地山贼土匪陆续出现,汉朝的中央军精疲力竭,朝廷逐渐失去对地方的掌控。
nbsp公元188年,汉灵帝采纳刘焉的建议,将负责监察各郡的刺史赋予兼有地方军政权力,以加强对各州郡的控管。
nbsp不仅如此,还将部分刺史升为州牧,由刘姓宗室担任。
nbsp这一措施使得“州”正式成为一级行政区,虽然有利于镇压各地叛乱,但当朝廷发生内乱后,掌握地方权力的州牧及刺史纷纷割据一方,不再受到朝廷的节制。
nbsp例如,益州牧—刘焉割据巴蜀,借由五斗米道首领—张鲁占领汉中,从而切断与朝廷的关系。
nbsp东汉为解决黄巾之乱而制定的州牧制度,在朝廷的不断衰弱下,反而开启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nbsp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戚宦之争又起。
nbsp宦官蹇硕等意图杀害外戚大将军—何进,改立太子刘辩之弟陈留王—刘协。
nbsp汉少帝—刘辩顺利继立后,何进又与袁绍等士大夫企图去除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以及其他宦官。
nbsp何进还令凉州董卓、并州丁原带兵增援,结果宦官们却先发制人,在董卓军到达洛阳前杀死何进。
nbsp而袁绍则以“为何进报仇为名”,率军入宫,杀死十常侍等宦官二千余人。
第1609章 汉编年史(上)[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