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片甲不留[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然想绕开你的圣旨而直接以中书省的名义留住孙甫,此事幸好被我及时察觉了,可杜衍出于心虚居然把那份任命书给烧了,我看他这样做纯粹就是在毁灭他和别人结党的证据。”
nbsp赵祯也不知道是怎么了,陈执中的这番话他竟然就深信不疑,而且他随即就命翰林学士丁度连夜草写罢免杜衍的诏书。在诏书里,丁度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自居鼎辅,靡协岩瞻,颇彰朋比之风,难处咨谋之地。这几乎就是从头到脚地把杜衍给否定了,而且还说他有结党之嫌。杜衍就此丢了宰相的乌纱帽,他被罢为尚书左丞并被赶到山东兖州去做知州。
nbsp杜衍被罢,贾昌朝这个近来一系列事件的幕后主使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宰相,另一位宰相还是章得象,两位参知政事则是陈执中和几年前被吕夷简赶出朝廷的郓州知州宋庠。枢密院方面,原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王贻永被正式扶正为枢密使,枢密副使则是韩琦以及原开封知府吴育,另一位枢密副使则是在宋夏和议中出力不少的延州知州庞籍。
nbsp这一次两府班子的调整基本上也就意味着庆历新政的寿终正寝,晏殊、杜衍被罢,范仲淹和富弼被罢,以欧阳修为首的君子党集体被外放为官,受范仲淹和富弼提拔起来的众多馆阁官员因行为不检而集体被罢——如此一来,新政集团在朝中的势力正如王拱辰所言的那样被一网打尽。
nbsp果然,就在次月,在新政反对派大臣的建议下,最遭他们嫉恨的旨在以政绩来作为官员任免标准的“磨勘法”被赵祯下令予以废除,而这正是范仲淹变法的核心之所在。不久,范仲淹在科举当中提出的改革措施也被予以废除,策论再一次地被诗词歌赋给拽到了身后。所谓的庆历新政,此时真的已经是名存实亡。
nbsp当然,我们不能忘了韩琦,他也是新政集团的骨干。眼看自己的队友们一个个相继被赶出了京城,韩琦便出面为这些人打抱不平。在对近来的人事变动发了一通牢骚后,有鉴于赵祯的舅舅李用和此时正身患重疾,韩琦便建议赵祯把富弼调到河北定州去接替李用和掌管当地的兵马和政事,而且他还说西面有范仲淹北面有富弼便可保国家边防稳定。
nbsp韩琦这样做称得上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赵祯就是因为不想让范仲淹和富弼掌管军权,所以才罢了他们的招讨使之职,只是给了他们一个安抚使的头衔。可是,你韩琦现在竟提议让富弼去掌管拥兵十万的定州大营,还要主管政事,这种事赵祯能答应吗?这事他只会让自己的那个毫无军政才能但却对其忠心耿耿的舅舅去干,富弼要是接手了这活儿指定让他赵祯睡不下吃不香,贾昌朝和王拱辰那伙人更是不会允许这事发生。
nbsp韩琦的这份奏疏递上去,赵祯果然没搭理他,连个标点符号都没回复他。既然你韩琦这个君子党的“余孽”到了现在还这么不老实,那么就怨不得别人对你不客气了。新政反对派的人在这个时候就去揭了韩琦的老底,而且是他此生最大的那处伤疤——好水川之败。
nbsp还记得水洛城筑城事件吗?韩琦是此事的反对者,而且也正是因为他和尹洙的原因才让主持修城的刘沪在监狱里被打得不成人形,与刘沪一同遭殃的还有一个名叫董士廉的文官。经过在西北这么长时间的一番走访,董士廉如今终于是弄清楚了当年的好水川之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nbsp夏竦当时为了保护韩琦便将战败的责任全都推给了已经战死的任福,他说好水川之败是因为任福违反韩琦之前的部署擅自追敌才导致中伏被歼,而韩琦也因此得以从轻发落。但是,事实的真相我们其实在讲述那场战役的时候就分析得很清楚了。任福不管是否去追击西夏的那支诱饵骑兵,他最后都是难免一败,因为韩琦战前设定的战场就是好水川,任福追与不追都得到达这个地方,而这里恰好正是李元昊的预设伏击地点。换言之,这场战役的失败是因为韩琦没有选对战场,他相当于是主动把任福给送到了李元昊的刀口之下,尽管这里面有很大的客观原因,但这一切都是韩琦的主观决定而导致的。
nbsp那么这件事的问题又在哪儿?问题就在于你韩琦很不老实!你明知道任福是在为你背锅,可你什么也没说,你任由夏竦将本应由你来承担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你这叫没有担当精神,你不敢为自己的过失而承担责任,说严重一点你韩琦甚至是涉嫌严重欺君。所以,你这种人怎么好意思继续位列两府重臣之列?
nbsp舆情汹汹之下,韩琦也坐不住了。为了保留自己最后的一点颜面,他主动上疏请求外放。赵祯同样也没有留他,而是让他享受了与范仲淹、富弼一样的待遇:罢免韩琦枢密副使之职,加封其为资政殿学士兼知扬州。此时,远在江南的扬州正有一个还不满二十四岁的年轻人在等待着与韩琦的相识,此人就是时任扬州签判的王安石。
nbsp韩琦这下也走了,身在河北的欧阳修其愤怒的情绪就此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上疏给赵祯对新政集团的官员相继被罢免发出了强烈的抗议和不满,他更是为范仲淹和富弼等人因受谗言的攻击而纷纷被罢官大为鸣不平,说到最后他更是毫不客气地对赵祯说道:“陛下于千官中选得此数人,一旦罢去,使群邪相贺,此臣所以为陛下惜也!”
nbsp然而,正如韩琦所受到的冷遇一样,欧阳修的这份奏疏同样没能获得赵祯的回复。因为欧阳修在这份奏疏里将新的两府班子斥责为“群邪”,本就是新政集团和君子党骨干的他就此也被别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而这也为他几个月后被贬到滁州埋下了伏笔。
喜欢。
第138章 片甲不留[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