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帝国兴亡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4章 四朝元老(2)[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nbsp紧接着,婉转优美的歌声响了起来,而这歌里的词句更是让何郯如遭雷击!

    nbsp何郯为何会突然失态?因为这个让他当场石化的女人正是前晚与他赤身相搏的那个妹子,而在他耳边响起的这首歌正是他的那位故交那晚题写在这名女子手帕上的那首《题汉州妓项帊罗》!

    nbsp在何郯感觉自己被雷给劈中的时候,一旁的文彦博却在不动声色地继续与人谈笑风生。此情此景让人不由得会想起苏东坡的那句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强行让自己镇定下来后,后背仍在冷汗直流的何郯不禁对文彦博恨得是咬牙切齿但又无可奈何。作为一个执法者,他还没有举枪就被犯罪分子从背后给一枪撂倒,这简直就是堪称奇耻大辱,可何郯又能怎样呢?文彦博事实上已经很给他面子了,一切就看他是不是个聪明人。再者说,即便文彦博真的在生活作风上有问题,可人家既没逼良为娼也没霸占民女,顶多就是偶尔出入娱乐场所,这相比起大奸大恶之徒,这种事实在不值一提。既是如此,与文彦博之间毫无恩怨的何郯又何必要跟文彦博较劲呢?他倒不如这会儿就索性卖给文彦博一个人情,以后说不定还能在官场的升迁之路上被文大人提携一番。

    nbsp这一晚,何郯辗转反侧迟迟难以入眠,但在把这一切都想通理顺之后,他的心里也变得通透和释怀了。高手过招比拼的是内功,文彦博与何郯连一个眼神交汇的动作都没有就把这场仗给打完了,结果自然是何郯遭遇惨败!

    nbsp回到京城后,何郯向赵祯“如实”回奏:“陛下,经过我的一番明察暗访,有关于文彦博的那些传言和指控全都是子虚乌有,文彦博是个好官,也是个清官,此人绝对纯洁可靠,可堪两府重任!”

    nbsp就此,文彦博成功地躲过一劫。同样是为了维护今后将会光芒万丈的文彦博在历史上的光辉形象,所以这件事在史书里毫无记载,多亏了邵伯温同志将此事记录在了他的《邵氏闻见录》里。

    nbsp不过,我们这里倒是有个问题:何郯的那个在汉州与其“碰巧”邂逅的故人究竟是谁?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邵伯温在他的笔记里白纸黑字地记下了这个人的鼎鼎大名——张俞。

    nbsp此人也是成都人氏(成都郫县人),他跟何郯是实打实的成都老乡。张俞在当时也算是蜀川的一名颇有名气的才子,但却屡试不中,最后他也就不再寄情于官场和功名。可是,就在他开始隐居的时候,他却被当地官员举荐为官,朝廷最后还真的给了他一个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但他把这个只领俸禄没有实差的官让给了他的父亲,他仍然去过他的隐居生活。巧合的是,身为世家子弟的文彦博此生最欣赏的就是这种有才华但却不醉心于功名利禄的人。文彦博后来在担任宰相期间曾几次三番向朝廷举荐王安石,原因就是王安石屡次放弃了升官的机会而甘为一方的父母官。

    nbsp文彦博到了成都任职之后自然也是听闻了张俞的大名,在经过一番深入了解后他不仅对张俞心生敬仰,而且还自掏腰包为张俞在青城山下购置并修缮了一座前人的故居作为张俞的栖身之所。这座房子不但紧靠风景秀丽的青城山,而且还坐落在一条名为“白云”的溪流之畔,张俞后来的那个“白云先生”的字号也是由此而来。

    nbsp我们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有一个目的,试想,如此厚恩之下,张俞帮文彦博一把算不算是知恩图报呢?文人都讲究一个“士为知己者死”,别的人不好说,但张俞在这方面指定是不会让人失望的。但是,为了报恩而把自己的多年的好友给坑了一把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呢?张俞可不会这么想,何郯这一次虽然被下了套,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少一块肉,反而还白捡了一回风流便宜,何郯从此更是和未来几十年里的宰辅大臣成为休戚与共的同船人。如此一番细算下来,张俞甚至会觉得何郯这一回不但没有吃亏,反而还大赚了一笔。

    nbsp这个张俞我们在这里说得再多可能也没法让人记住他或是想起他到底是谁,但实际上此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身在中国大陆的人可能不知道范仲淹和王安石是谁但却一定知道张俞是谁。很茫然是吗?别急,我们这里只需要提到他的那一首几乎人人都会吟诵的诗就一定会让很多人瞬间释然,这首诗几乎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以及李白的《静夜思》一样朗朗上口,其诗全文如下: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喜欢。

第144章 四朝元老(2)[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