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战云再起[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打算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让它重回故道。
nbsp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宋朝的君臣们突然发现黄河的这次改道在某种程度上竟然对他们来说是因祸得福!
nbsp丁度的设想是等到公元1049年开春以后就组织人力全力堵塞决口,可还没等到春暖花开,宋朝这边就突然绷紧了全身的每根神经,因为他们发现北方的那个一直都不怎么让他们安心的邻居又开始在边境地带大量地集结兵力。这件事让宋朝举国的公卿大臣都立即毛发倒竖,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看来这辽国人是想要趁着我们宋朝发大水来个趁人之危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此念一生,群臣集体慌了神。
nbsp宋朝现在可是虚弱得很,为了抗灾救灾以及赈济灾民,宋朝这一次可谓是下了血本,国库大把往外撒银子就不说了,就连江南地区也是把大量的存粮都给送去了救济灾民。如果真的马上要跟辽国人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这钱粮可从何而来?更糟糕的是,河北地区由于常年不打仗导致武备松懈,再加上河北的军卒有好多都在当地参与抗灾,真正守城和守边的人是少的可怜。用此时三司户部副使包拯的话来说就是:今河北、河东沿边兵寡财匮,招置卒难,惟有民兵可用,况边任武将,未甚得人。
nbsp在包拯的眼里,河北的军队无论是将官还是普通士卒都是一群不堪大用之辈,这样的兵怎么能够抵挡如狼似虎的辽国十万铁骑?还有,一旦开战就需要耗费无数的钱粮,可问题是现在河北都被吃空了,辽国人这时候如果攻到城下来,都不用他们怎么动手,城里的宋朝军民在数日间就会被活活给困死饿死,那样一来辽国人就可以兵不血刃地在河北大地上攻城略地。
nbsp在慌乱过后,宋朝的这帮大臣突然两眼放光,他们发现宋朝真的是好幸运。为了抵挡辽军铁骑的入侵,宋朝自太宗年间开始便在河北修筑了很多的人工湖和堰塘以及水田,而黄河更是阻挡辽军入侵的一道天然防线。这次黄河改道无意间把这条天然防线给向北延伸了,这可比那些湖泊和堰塘管用多了。既然如此,那宋朝为何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让黄河重回故道呢?就让它保持现状难道对宋朝不好吗?
nbsp这些话宋朝的大臣们谁都没说,也不便说,但谁都心知肚明并暗中窃喜。现在明白宋朝为何会以剿匪为由向河北增派驻军了吧?他们这哪里是剿匪,分明是在防备辽国人可能的突袭。但是,宋朝以剿匪这个名义向河北增兵可谓是名正言顺,你辽国人就算是有意见也不好说什么。
nbsp由此,宋朝的头等国事不再是堵塞黄河决口,而是防备辽国的入侵。为此,朝中的大小官员相继向赵祯献言献策,整个宋朝无论是朝中的文臣还是边关的将士都开始对辽进行备战,而在我们的民间故事里以断案如神而家喻户晓的包拯则在此时被赵祯派往河北去实地考察。包拯的任务就是去看看河北各州的粮食和战备情况到底是个什么现状,能否保证一旦战事爆发城里的军民能够长期坚守,如果不能,那么宋朝又需要调发多少粮草和军械以备所需。
nbsp就在宋朝的君臣因为辽国的大举聚兵而集体大喘气的时候,辽国方面派遣北院枢密副使萧惟信前来给宋朝递了个口信:“宋朝的各位大兄弟,你们不要紧张。我们辽国现在确实在境内集结重兵准备出征,但请你们不要误会,我们这次是要去攻打西夏,不是要来对付你们的!”
nbsp很遗憾,宋朝方面对此的反应是:我们才不会相信你们的鬼话!除非我们看到你们真的去欺负李元昊留下的那对孤儿寡母!
nbsp几个月后,辽国再次派遣北院枢密副使萧惟信来到开封向宋朝通报他们即将攻打西夏之事。这一次萧惟信可是带着任务来的,辽国方面希望宋朝能够与他们共同夹击西夏。宋朝这边经过商议最终还是对此予以了拒绝,他们不但拒绝发兵,而且对辽国的戒备还有增无减。
nbsp不过,为了不至于太过驳了辽国人的颜面,宋朝方面还是派遣开封知府钱明逸到辽国去说明宋朝之所以不便出兵的缘由,不外乎就是我们宋朝现在正忙着进行灾后重建,对于出兵伐夏之事实在是有心无力。此外,宋朝还给辽国赠送了一笔军旅费并预祝辽国此次出兵能够旗开得胜。
喜欢。
第153章 战云再起[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