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封疆悍卒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6章 意料之外的收买[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透露的。

    nbsp林川第一次去镇北王府见王爷时,便是福子引的路。

    nbsp那小厮不过十五六岁,却机灵得很,说话做事格外周到。

    nbsp后来有一次林川闲聊时问起他的家世。得知他老家就在太州城郊的李家庄,家里只有一个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母亲常年咳嗽,福子就想攒些钱给家里翻修老屋,把母亲的病治好。

    nbsp林川当时没多说什么,回去后便让人悄悄去了李家庄,给福子家翻修了漏雨的老屋,换上了结实的木梁和新瓦,又请了郎中给福子母亲治病,留下足够的药材和银子。

    nbsp福子得知消息后,当场就红了眼。

    nbsp他虽只是王府里的小厮,却也明白“无功不受禄”的道理。

    nbsp林大人这般厚待,显然是想从他这里打听些王府的情况。他心思聪慧,知道自己人微言轻,能报答林大人的,也只有这点便利。从那以后,但凡王府里有什么动静,他都会借着出府采办的机会,悄悄告诉铁林酒楼的人。

    nbsp也正因如此,林川才敢笃定王显不会拒绝这一千两银子。

    nbsp而之所以在他身上砸下重金,也并非仅仅因为他是个王府参军。

    nbsp王显还有另一个身份——

    nbsp王府世子的心腹。

    nbsp说来也是有趣,镇北王膝下共有三子,却个个心思不同,明里暗里的较量从未停歇。

    nbsp世子赵景渊是嫡长子,按祖制礼法,本是铁板钉钉的继承人。

    nbsp可他自小偏爱文墨书画,对行军布阵、地方政务毫无兴趣,甚至连王府的幕僚议事都懒得参与,每日只在书房与文人墨客吟诗作对。

    nbsp镇北王虽依规矩将他立为世子,却从未真正放权,只让他分管王府在太州周边的田庄产业。

    nbsp赵景渊自己也清楚父亲的不满,便想着靠拉拢幕府僚属、结交地方将领来弥补短板。王显就是他早年安插在幕府的眼线,不仅替他打探父亲的心思,还暗中替他联络各方势力,为将来继位攒下人脉根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二公子赵景岚则与大哥截然相反。

    nbsp他是玥儿的父亲,自幼就跟着镇北王在军营长大,骑马射箭、排兵布阵样样精通,性子刚猛果决,颇有乃父之风。前些年他跟着镇北军征战,笼络了黑石卫、虎贲卫等一众军中悍将,在北疆将士里声望极高。

    nbsp他向来不认同“嫡长继承”那套规矩,常在军中放言“乱世当以能者居之”,明里暗里与赵景渊较劲。赵景渊拉拢幕僚,他就拼命扩充军中人脉;赵景渊靠田庄攒银子,他就借着练兵的由头打造军械、增编兵力,处处彰显自己的治军方略,摆明了要与大哥争夺继承权。

    nbsp最小的三公子赵景瑜,年纪比两位兄长小十多岁,却最是心思深沉。

    nbsp他既不像赵景渊那般沉溺文墨,也不似赵景岚那般热衷军务,反而将心思全放在了朝堂关系上。靠着母亲娘家是京城兵部侍郎的势力,他常年与京中官员暗通款曲,又与大哥、二哥两头交好,看似置身事外,实则坐山观虎斗。

    nbsp这三子的明争暗斗,镇北王当然心知肚明,抱着制衡的心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nbsp一来,他年过六十,确实需要观察哪个儿子更有能力接掌北疆这副重担。

    nbsp二来,三子相互牵制,也能避免任何一方势力过大,威胁到他眼下的掌控权。

    nbsp只是如此一来,终究还是让整个镇北军体系乃至北疆官场都卷入了这场暗流。

    nbsp官员幕僚们纷纷偷偷选边站队,连各卫将领也在暗中权衡,谁都想提前押对宝,为将来铺好路。

    nbsp不过林川拉拢王显,倒不是为了掺合什么继承权之争。

    nbsp恰恰相反,他要的是……

    nbsp干掉镇北王。

    喜欢。

第446章 意料之外的收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