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1章 畅游黄河口(五)[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再根据游客留下的家庭地址,通过邮局把照片寄回家。

    nbsp往往一场旅行结束一两个月,才能收到那些带着期待的照片,要是遇到地址写错或者邮寄延误,甚至可能再也收不到。

    nbsp而现在,只要一部手机,随时随地都能拍照,按下快门就能看到照片,还能立刻分享给家人朋友,这份便捷与即时性,是当年难以想象的。

    nbsp我站在巨石旁,望着不远处黄河水与海水交汇的朦胧景象,心中满是感慨:“这就是我看到的美丽的黄河入海口,你们看到了吗?”

    nbsp我不是生在长在黄河边的人,在来这里之前,对黄河的了解大多来自课本和电视nbsp——nbsp知道它是中国的母亲河,知道它孕育了华夏文明,知道它有着nbsp“九曲黄河万里沙”nbsp的壮阔,可这些都只是抽象的概念。

    nbsp直到亲自踏上这片土地,从百亩芦苇荡到鸟岛,从黄河古道到入海口码头,再到如今站在这块刻有nbsp“黄河入海口”nbsp的巨石前,他才真正感受到黄河的魅力:

    nbsp它既有芦苇荡的温柔,也有鸟岛的生机,既有古道的雄浑,更有入海口的壮阔。

    nbsp正是因为这份nbsp“不了解”,让我对黄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让这次旅行变得格外有意义。

    nbsp风轻轻吹过,带着黄河水特有的湿润气息,我又看了一眼巨石上的红色大字,将手机里的照片小心翼翼地保存好。

    nbsp我知道,这次黄河入海口之旅只是他了解黄河的开始,未来,他还想沿着黄河的轨迹,去更多地方,感受母亲河不同河段的独特风貌,解锁更多关于黄河的故事。

    nbsp站在黄河入海口的巨石旁,我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个问题:黄河怎样入海?这个疑问像一颗种子,从他踏上这片土地起就悄悄萌发,直到此刻,看着远方黄河水与海水交融的模糊轮廓,愈发强烈。

    nbsp就在这时,他忽然想起曾读过的卢得志描写黄河入海的文字,那些字句瞬间在脑海中鲜活起来:

    nbsp“蛟龙入海,两翼浪花激扬,拉出两条白浪,宛如蛟龙腹侧闪动的鳞甲。黄河浑黄,浪花雪白,大海碧蓝;浑黄的腾跃,雪白的飞卷,碧蓝的簇拥,好一幅大河出海图!”

    nbsp反复咀嚼着这段文字,我心中满是赞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我佩服黄河,更佩服卢得志nbsp——nbsp没有冗长的铺垫,没有华丽的辞藻,短短几十个字,就将黄河入海时的雄伟与奔放刻画得淋漓尽致。

    nbsp那nbsp“蛟龙入海”nbsp的比喻,仿佛让他亲眼看到黄河如一条巨龙般,带着磅礴气势冲向大海;

    nbsp“浑黄、雪白、碧蓝”nbsp三色交织的描写,又将视觉画面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浑黄的河水腾跃向前,雪白的浪花肆意飞卷,碧蓝的大海温柔簇拥,这般壮丽的nbsp“大河出海图”,仅凭文字就足以震撼人心。

    nbsp我不得不承认,卢得志的文字太有力量了,寥寥数笔,便道尽了黄河入海的精髓。

    nbsp我顺着这段文字往下想,愈发觉得黄河入海的过程充满智慧。

    nbsp从先前在黄河古道看到的平静、沉默,到即将入海时的沸荡、爆发,这看似矛盾的转变,实则是黄河最明智的举动。

    nbsp我在心里默默对黄河说:“我知道,你从来没有懈怠过。”nbsp入海前的沉静,不是退缩,而是在为最后的冲刺韬光养晦,默默积聚着冲破一切阻碍的力量;

    nbsp等到真正入海时,黄河既有宽阔博大的君子胸怀,能坦然接纳大海的拥抱,又有从容不迫的儒雅之风,不慌不忙地完成与大海的交融,更重要的是,它从未失去所向披靡、不可抵御的大河尊严,始终以王者之姿,完成这场跨越千里的奔赴。

    喜欢。

第261章 畅游黄河口(五)[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