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尘修行:证道之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8章 陪同历练,惊闻噩耗[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自龙虎山一别,倏忽便是一年。

    nbsp江南,姑苏城外,太湖之滨。

    nbsp春日里的烟雨,细密如愁绪,将远山、近水、粉墙、黛瓦都笼罩在一片朦胧的诗意之中。一艘小小的乌篷船,无声地泊在岸边的柳荫下。

    nbsp船头,我盘膝而坐,一杆青竹钓竿斜斜伸出,那丝线垂入水中,却并未系上鱼钩。

    nbsp林渊立于我身后,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儒衫,长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束起,而那份不似凡俗的仙气,却被他尽数收敛,看上去,倒真像个游学于此的俊秀书生。他的目光并未落在我的钓竿之上,而是穿过迷蒙的雨幕,望向不远处的一座石桥。

    nbsp桥上,两名绸缎商人因一批货物的归属,正争得面红耳赤。一人引经据典,言说契约分明;另一人则捶胸顿足,哭诉家有老小。围观的路人指指点点,却无一人上前断个分明。

    nbsp“师父。”林渊开口,声音很轻,仿佛怕惊扰了这满湖的烟雨,“若依‘理,契约在此,黑纸白字,当是那引经据典之人占理。可若依‘情,那哭诉之人,形容憔悴,言辞恳切,又似真有难言之隐。弟子若为那断案之官,该当如何?”

    nbsp这一年来,我带着他,走过了繁华的金陵,见过了凋敝的村落。

    nbsp他不再像初出茅庐时那般,急于用自己那套非黑即白的“均衡”之道去评判一切。

    nbsp他学会了“看”,学会了“听”,学会了在这纷繁复杂的人间世事背后,去寻找那根牵动一切的因果之线。

    nbsp我没有睁眼,只是淡淡地说道:“你既非断案之官,便无需替他断案。你只需看,看清那契约背后,可有欺诈;看清那眼泪之下,可有伪装。若两者皆无,那便是他们的‘缘与‘法,自有其了结之道,非你我所能强加干涉。”

    nbsp“可若其中,确有不公呢?”他追问道。

    nbsp“那便等。”我提起钓竿,那无钩的丝线,轻轻地在水面之上,点开一圈圈涟漪,“等到最合适的时机,寻到最关键的那个人,用最微不足道的一句话,或是一件小事,去轻轻地‘拨一下。让那即将倾覆的天平,自己回到它该在的位置。这便是你的道,‘疏导,而非‘堵截。”

    nbsp林渊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不再言语。他继续静静地看着,那双清澈的眼眸之中,少了几分超然,多了几分,属于“人”的审慎与悲悯。

    nbsp雨渐渐停了。

    nbsp湖面上的薄雾散去,露出了远处碧波万顷的浩渺湖光。

    nbsp我们师徒二人,就在这片宁静的湖光山色之中,静坐,垂钓,论道。时光,仿佛都随之慢了下来。

    nbsp这便是化神之后,我所选择的“修行”。不再是闭门苦修,不再是逆天改命。而是以这天地为道场,以这众生为经卷,于这最平凡的烟火人间,去勘破那一丝,属于“林清扬”的尘缘。

    nbsp午后,日头渐暖。

    nbsp我带着林渊弃舟登岸,走入城中,寻了一家临河的茶楼坐下。

    nbsp点上一壶碧螺春,几碟精致的苏式茶点,听着那吴侬软语的评弹,看着窗外画舫来往,游人如织。

    nbsp此情此景,安逸得让人几乎要忘了,这已是天启六年。

    nbsp北方的边患,朝堂的党争,都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

    nbsp“听说了吗?京里出大事了!”

    nbsp邻桌几个做行商打扮的茶客,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交谈着。

    nbsp“什么大事?”

    nbsp“还能有什么大事!当今圣上……驾崩了!”

    nbsp“什么?!”

    nbsp“嘘!小声点!不要命了!”那最先开口的商人,做了个噤声的手势,那张脸上,却满是压抑不住的兴奋,“听我那在京里做官的表兄说,是上个月的事。皇上在御花园的湖上泛舟,也不知怎的,就落了水!救上来后,人就不行了!太医说是……中了毒!”

    nbsp“落水?中毒?”

    nbsp“可不是嘛!这事邪门得很!听说,皇上驾崩之后,那九千岁魏公公,拿着先帝爷御赐的一块玉佩,在宫里不停地往地上摔,嘴里还念叨着‘天意、‘天意!可邪门就邪门在这,那玉佩,怎么摔,它就是不碎!”

    nbsp我的手,那只正端着茶杯的手,在空中,猛地一滞。

    nbsp茶水微漾,一圈圈涟漪,在杯中散开。

    nbsp玉佩……不碎……

    nbsp是那枚我曾给过万历,又由万历传给天启,最后一次见时,已然出现裂痕的星辰玉佩。

    nbsp它终究是,没能护住他的性命。

    nbsp天道,终究是要将那早已偏离的轨迹,用一种更残酷的方式,修正回来。

    nbsp“那……那现在,是谁登基了?”

    nbsp“还能是谁,信王殿下呗!如今已是崇祯皇帝了!新皇登基第一件事,就是下旨,申斥魏忠贤等阉党‘十大罪!听说,那魏公公,已经被贬去凤阳守皇陵了!怕是活不长了!”

    nbsp茶楼里的议论声,还在继续。

    nbsp我的耳中,却已是一片寂静。

    nbsp我缓缓地放下茶杯,那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嗒”的一声轻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慢慢抬起头,目光穿过茶楼的雕花窗棂,望向了那遥远的,北方的天空。

    nbsp天启死了。

    nbsp崇祯继位了。

    nbsp我知道,魏忠贤,必死无疑。

    nbsp那个曾权倾朝野,让天下人都为之侧目的九千岁,那个手段酷烈,双手沾满了鲜血的阉党魁首,那个……在王恭厂爆炸的废墟之中,抱着天启皇帝的腿,哭得像个无助孩子的“发小”。

    nbsp他终究是,没能躲过这一劫。

    nbsp“师父。”林渊看着我,那双清澈的眼眸之中,倒映着我此刻平静无波的脸。

    nbsp他虽不知其中所有细节,但他从我的记忆中,知晓我与这位天启皇帝,与那位魏公公之间,那段不算浅的因果。

    nbsp我没有说话。

    nbsp只是缓缓地站起身,在桌上留下了一锭银子。

    nbsp然后,走出了茶楼。

    nbsp林渊默不作声地跟在了我的身后。

    nbsp我带林渊来到沈园,我们隐身坐在陆游题诗的边上,我看了很久,思绪万千:陆诗人八十一岁还忘不了情谊,天启我是救不了了,天道改动太大,他的‘发小,哎!

    nbsp一步踏出。

    nbsp脚下还是姑苏城那湿润的青石板路,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水汽与花香。

    nbsp再一步落下。

    nbsp四周的景物,已然天翻地覆。

    nbsp江南的婉约与诗意,瞬间被北方的萧瑟与苍凉所取代。空气变得干燥而寒冷,风中卷着细细的黄沙,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

    nbsp我们已身在千里之外的河北阜城县。

    nbsp我的神念,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瞬间将整个县城笼罩。

    nbsp很快,我便“看”到了。

    nbsp城南,一座名为“南关”的客栈。

    nbsp客栈已被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得水泄不通。周围的百姓,正远远地围观着,对着那客栈的二楼,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nbsp客栈的二楼,一间简陋的客房之内。

    nbsp魏忠贤,穿着一身早已洗得发白的旧衣,正独自一人,坐在桌前,喝着一壶劣质的烧酒。

    nbsp他那张曾让百官畏惧的脸上,此刻,再无半分权势与威严。只剩下,一种行将就木的死灰与解脱。

    nbsp他老了许多。鬓角的白发,像深秋的寒霜。

    nbsp他的身旁,放着一根早已准备好的,粗糙的麻绳。

    nbsp他看看桌上那个有裂痕的玉佩。

    nbsp又端起酒杯,对着空无一人的对面,遥遥一敬。

    nbsp“皇爷……”

    nbsp他的声音,沙哑,干涩,像两块正在被用力摩擦的朽木。

    nbsp“老奴……来陪您了……”

    nbsp他笑了,那笑容,比哭还难看。

    nbsp一滴浑浊的老泪,从他那早已干枯的眼角,缓缓滑落,滴入酒杯之中,漾开一圈悲凉的涟漪。

    nbsp他站起身,拿起那根麻绳,将其扔上了房梁。

    nbsp他搬过一张板凳,站了上去。

    nbsp他将自己的脖子,套入了那冰冷的绳圈之中。

    nbsp客栈之外,围观的人群,发出一阵压抑的惊呼!

    nbsp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那最后,也是最必然的一刻的到来!

    nbsp魏忠贤闭上了双眼。

    nbsp他最后,看了一眼这个,他曾一手遮天,也曾被其彻底抛弃的人间。

    nbsp然后,他猛地一脚,踢开了脚下的板凳!

    nbsp“砰!”

    nbsp板凳倒地的声音,清晰地传入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nbsp绳索,瞬间绷直!

    nbsp他那衰老而干瘪的身体,在半空之中,剧烈地抽搐,挣扎!

    nbsp桌面也被他踢翻了。

    nbsp那玉佩,掉在地上,滚了滚。

    nbsp‘啪碎了!

    nbsp涣散的眼神,长出的舌头。

  &nb

第208章 陪同历练,惊闻噩耗[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