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驹衔芝记·下卷[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 nbsp药庐的地窖里,新采的红芪码得整整齐齐。李墨安将不同时节采的红芪分装在陶罐里,贴上标签:34;春分采者,味偏甘,补脾气;夏至采者,气偏盛,益肺气;霜降采者,性偏温,暖肾阳。34;这些都是《本草纲目》里没细说的,是固阳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就像牧羊人知道哪片坡的红芪能治风湿,农妇懂得用红芪花煮水催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腊月里,云游的老医官路过药庐,见李墨安用红芪配伍麻黄治风寒,连连摇头:34;红芪补气,麻黄发散,这不是相冲吗?34;李墨安却指着窗外:34;您看那红芪,根扎在土里是39;守39;,花开向太阳是39;放39;,一守一放才是生机。34;老医官半信半疑地记下方子,后来在京城遇到同样的病症,试用后果然见效,只是他始终不明白,为何固阳的红芪竟有这般神通。
nbsp除夕夜,李墨安对着红芪灯守岁。灯芯是红芪茎做的,油里泡过红芪籽,火苗总往东南方向偏——那是金马驹常去的山梁。他忽然想,或许那些没被写进医书的智慧,就像这跳动的火苗,在乡野间代代相传,比墨迹更长久。
nbsp第八回nbsp春回大地传薪火nbsp草木有情续新篇
nbsp惊蛰那天,第一声春雷炸响时,李墨安正在给药圃里的红芪幼苗施肥。忽然听见山上传来熟悉的嘶鸣,抬头望见一道金光掠过红芪峰,金马驹的鬃毛上沾着新抽的绿芽,蹄子踏过的地方,冒出成片的红芪苗,比往年早了半月。
nbsp34;先生,县太爷派人来请。34;药童举着帖子跑来,红绸封面上印着34;为编撰《固阳草药志》,请君共襄盛举34;。李墨安摩挲着帖子,忽然想起那些被虫蛀的药书,想起张婶说不清道理却管用的土法子,想起金马驹留在雪地里的足迹。他提笔写下34;红芪者,得坤地之厚,承乾阳之精,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其性温味甘,入脾肺经;
nbsp编撰草药志的日子里,他带着笔吏走访山民。牧羊老人说:34;红芪花泡水,能治产后缺奶,俺奶奶教的。34;挖药妇人讲:34;红芪根须煮水,洗冻疮最灵,比冻疮膏管用。34;这些都没被医书记载,却在固阳流传了百年。李墨安忽然明白,所谓34;实践先于文献34;,不过是草木与人相守的寻常岁月。
nbsp那年秋天,《固阳草药志》定稿时,李墨安特意在红芪条目后加了段注:34;正北黄芪,生于春坤山者,其根有金纹,得神兽庇佑。然医道无他,唯顺天时、应地利、合人心耳。34;书成那日,他梦见金马驹衔来一株红芪,根茎上结着颗金珠,珠里映着无数人采药、制药、治病的身影。
nbsp药庐的门槛被踏得发亮,李墨安收了个新徒弟,是当年那个被救的牧羊少年。34;师傅,红芪为什么要在寅时采?34;少年问。李墨安指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34;寅时属木,红芪得木气而醒,此时采挖,能存住昨夜的金气。34;少年似懂非懂地点头,手里的药锄在晨光里闪着光,像极了当年金马驹踏过的金蹄。
nbsp结语
nbsp春坤山的红芪一年年生长,李墨安的药庐换了三代人,金马驹的传说仍在山民口中流传。有人说见过它在月圆之夜现身,金鬃上挂着红芪花;有人说它钻进了红芪最深的根须里,化作了山的血脉。而那本《固阳草药志》,在县太爷的书房里泛黄,却总有人在翻到红芪条目时,闻到一缕若有若无的药香。
nbsp赞诗
nbsp春坤山上金根生,
nbsp神兽衔来天地精。
nbsp四气五味藏真机,
nbsp七情和合显神明。
nbsp冬藏春发循天道,
nbsp口传心授见仁心。
nbsp莫道草木无言语,
nbsp一岁一枯总关情。
nbsp尾章
nbsp固阳的老人们说,红芪的金纹是金马驹的足迹变的,每道纹路里都藏着个故事。那些没被写进书里的智慧,就像红芪的根须,在土地深处蔓延,连着过去,也连着未来。或许有一天,你走进春坤山,会在红芪花丛里看见一闪而过的金光——那是草木在说,天人合一的秘密,从来都在寻常岁月里。
喜欢。
金驹衔芝记·下卷[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