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云腴仙踪:于潜白术传奇》(下卷)[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五卷:云腴远寄nbsp南北相辉

    nbsp于潜县令王启年,素来仰慕墨先生的医术,更知云窝谷白术的珍贵。这年冬末,他听闻北方疫病流行,多是脾胃受损、湿邪内蕴之症,便想到于潜白术或能解此危难。于是亲自到云窝谷,向墨先生求取上品白术,欲寄往北方疫区。

    nbsp墨先生取出窖藏的白术,皆是三年生的老根,经冬藏之后,质地更为坚实,断面如脂似玉,药香清醇。“王大人仁心,此乃苍生之福。”他将白术仔细挑选,用桑皮纸包裹,再以松脂密封,防止药性走失,“白术性温味甘,入脾经,能燥湿健脾,北方气候干燥,但疫病多夹湿邪,与白术之性相合。”

    nbsp王县令看着这些“云腴”,想起厉鹗诗中“满把云腴手自封”的句子,感慨道:“先生可知‘南参北术之说?北方之人称北术能补阳,南方则赞于潜白术能滋阴,实则皆是一物,应地应时而已。”墨先生点头:“参补元气,术健中焦,本是阴阳相济。北术得寒地之气,性偏燥烈;于潜白术得南方湿润之气,性偏温润,恰如人之南北体质,用药需顺势而为。”

    nbsp白术寄往北方后,果然不负所望。疫区医者以白术配伍附子、干姜,温阳燥湿,救治了许多危重病人。北方医家回信赞叹:“于潜白术,质如凝脂,力能回春,真乃南地神药也!”消息传回于潜,百姓更觉云窝谷的白术是天地赐予的珍宝,墨先生却告诫众人:“药无贵贱,贵在对症。白术能救人,亦需配伍得当,若用之不当,反助湿邪,此乃‘七情中‘单行之弊,需谨记‘相须‘相使之妙。”

    nbsp开春后,北方医家遣人送来北地人参,感谢于潜白术之助。墨先生取人参、白术各少许,置于药碾中研磨,对弟子说:“参甘温大补元气,术甘温健脾益气,二者相须为用,补而不滞,此乃‘土金相生之理——脾土得健,肺金得养,元气自充。”说着,他为一位气虚乏力的老妇人开方,正是参术配伍,果然收效甚捷。

    nbsp第六卷:歧途险象nbsp相杀相畏

    nbsp于潜白术声名日盛,竟引来了一些投机之徒。有外地药贩见白术价高,便采挖邻县的劣质白术,以硫磺熏制,使其颜色洁白,冒充于潜白术售卖。镇上张屠户买了这种假白术,煮水服用后,非但没有缓解腹胀,反而口鼻干燥,大便秘结,急忙来找墨先生。

    nbsp墨先生见张屠户舌苔焦红,脉数有力,皱眉道:“你这是误用了经硫磺熏制的白术,硫磺性大热,燥伤津液,与白术本有的温润之性相悖。”他取来真白术,断面黄白相间,有自然的油润光泽,而假白术断面惨白,闻之有刺鼻气味。“辨白术真伪,一观其形,真者有云头鹤颈之态;二闻其气,真者清香微甘;三尝其味,真者甘淡而有粘性。”

    nbsp为解张屠户的燥症,墨先生用真白术配伍麦冬、玉竹,既能健脾,又能润燥,此乃“相畏”之法——用麦冬之凉润,制白术(经硫磺变质)之燥烈。三日后,张屠户的症状果然缓解。此事传开,墨先生便教百姓辨识白术之法,又请王县令立碑云窝谷,严禁采挖未成熟的白术,更不准以硫磺熏制。

    nbsp“草木有灵,若强夺其性,必遭反噬。”墨先生对药农说,“白术需三年方得成药,第一年生根,第二年长叶,第三年聚气,若一年便采,性轻浮,力不足,这便是违背‘秋收冬藏之理。”药农们听后,更觉采药需顺天时,不可贪利。

    nbsp第七卷:瘟疫考验nbsp和合之妙

    nbsp乾隆年间,于潜一带遭遇罕见的湿热大疫,患者多发热身重,呕吐腹泻,舌苔厚腻如积粉。王县令请墨先生主持救治,墨先生诊后道:“此乃湿温之疫,湿邪困脾,运化失司,需以健脾燥湿为主,辅以清热。”

    nbsp他开出的主方,便是以白术为君,配伍苍术、厚朴、茯苓、滑石。“白术甘温健脾,苍术辛温燥湿,二者相须,能化中焦之湿;厚朴行气,助白术运化,是为相使;茯苓淡渗利湿,导湿从小便出;滑石清热,制湿邪之热,此乃‘七情和合之妙。”墨先生一边配药,一边讲解,“湿温之病,最怕闭门留寇,故需健脾与利湿并举,温化与清利同用,阴阳相济,方能奏效。”

    nbsp药煎好后,色如琥珀,气香而不燥。患者服用后,多数人当日便腹泻减轻,三日后身重渐消。但有一位老妇,服药后反而胸闷加重,墨先生诊之,发现其体虚过甚,白术性偏温,恐难承受,便在方中加了一味西洋参。“西洋参与白术相伍,一补肺气,一健脾气,气足则能化湿,又能制白术之温,此乃‘相制之法。”果然,老妇服药后,症状渐缓。

    nbs

《云腴仙踪:于潜白术传奇》(下卷)[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