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植物纷纷变异,还说是正经农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01章 艾草门挂[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头发已经花白。

    nbsp想要追随屈原的脚步,无奈三湘之间隔着汪洋大海。”

    nbsp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赠送艾草表示节日问候是文化人间的一种心灵交流。

    nbsp四季变换不停歇,但在端午这一天,文人的书斋里一定会摆放一些艾草作为装饰。

    nbsp《端午图》是一个常见的绘画主题,从清朝画家任伯年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在端午佳节,盛开的石榴、菖蒲还有艾草被摆放在桌子上,象征着高尚情操。

    nbsp这种原本用来辟邪的艾草,经过文人之手后,又变成了一种雅趣之美。

    nbsp古代文学家苏东坡的作品中提到过“桃符和艾人的对话”的故事。

    nbsp门口守护神“桃符”对艾草做的“艾人”傲慢地说:“你这样微不足道的植物,竟敢站在我头顶上?”这里的“草芥”指的就是不起眼的艾草。

    nbsp此外,在他另一首关于端午的诗中写道:“采集美丽的花朵和各种药材。

    nbsp太医首先推荐了艾草,这表明众多草药都显示出繁荣景象。”这里用来预测丰收情况的草也是指艾草。

    nbsp艾草并非名贵植物,它就生长在田间地头,是最普通不过的野草之一,但它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的健康做出贡献。

    nbsp古时人们认为艾草是一种能治病的圣物,《庄子》中提到了“越国人用艾草熏蒸”,还有《春秋外传》说“国王喜欢用艾草,贵族们知道它的效用”,这些都可以看出艾草作为药物的历史悠久。

    nbsp早在战国时代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首次记录了艾草的使用。

    nbsp汉代着名医生张仲景所着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都有运用艾草配方的例子,比如胶艾汤和柏叶汤。

    nbsp梁朝陶弘景在其着作《名医别录》中描述艾草说:“味道苦涩且性质温和无害。

    nbsp主要用于灸疗各种疾病,也可煎煮饮用以止痢疾,止吐血……”

    nbsp如果感冒受凉的话,

    nbsp可以按照唐代孟诜在其《食疗本草》中的建议,吃几个热腾腾的艾面馄饨:“若感到身体冷,可将艾叶加入面团包成馄饨,大小如丸子般。”

    nbsp最早较为全面介绍艾叶医学价值的书籍应该是宋朝苏颂编写的《图经本草》,当时艾灸疗法已经非常普及。

    nbsp自从一百七十万年前人类学会使用火以来,就发现烧木柴熏烤伤口能够去除湿气、缓解疼痛。

    nbsp最终通过实践发现,所有植物材料中,艾叶的疗效最好。

    nbsp于是,艾叶逐渐取代了其他草药成为治疗和保养身体的理想选择。

    nbsp明朝的江言闻,也就是李时珍的父亲,研究艾灸和艾草颇深,曾写下了《蕲艾传》,书中赞美蕲艾说:“产自山南,于端午采集,用于灸疗治病,功效不小。”

    nbsp李时珍继承父亲的意愿,在其医学巨着《本草纲目》中不仅给艾草起了冰台、医草等别名,并特别推崇湖北蕲春县出产的蕲艾:“(艾草)自明朝成化年间起,尤以蕲州产者为佳品,成为珍贵贡品,受到全国重视,称为‘蕲艾。”

    喜欢。

第501章 艾草门挂[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