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候车厅夜话:左联星火与乱世担当[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至诚与丁玲对坐在北京站的长椅上,头顶白炽灯投下昏黄光晕,将两人影子拉得细长。丁玲指尖夹着支未点燃的烟,眼神凝重:“柔石、殷夫他们被捕后,上海空气像凝住了。鲁迅先生为避国字号眼线,搬去内山书店附近公寓,平日很少出门。”
nbsp王至诚心猛地一沉。去年在上海左联见柔石时,那青年温和持稿的模样仍清晰,如今却身陷囹圄。他刚要开口,丁玲已从帆布包取出牛皮纸信封,轻推到他面前:“鲁迅先生托内山完造转来的,说给‘懂笔墨的朋友。”
nbsp王至诚接过信封,触到里面硬挺纸张,小心拆开nbsp——nbsp是幅装裱朴素的书法,写着钱起《归雁》:“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nbsp字迹瘦硬挺拔,带着倔强风骨,正是鲁迅笔体。
nbsp王至诚将书法凑近灯光细端详。墨色浓淡间,他发现nbsp“二十五弦”nbsp的nbsp“五”nbsp字竖笔格外长,“不胜清怨”nbsp的nbsp“清”nbsp字三点水微偏nbsp——nbsp这是约定暗号:“五”nbsp代nbsp“左联五烈士”,“清”nbsp谐音nbsp“倾”,意为nbsp“团结力量”。落款nbsp“旅隼”nbsp二字笔画间藏着细痕,连起来是nbsp“北、津、日”nbsp三字。
nbsp王至诚瞬间懂了鲁迅的用意:左联未因烈士牺牲溃散,除上海总部,还需在北方、天津建分支,联合日本革命作家成立左联日本分盟;更要打破nbsp“文人联盟”nbsp局限,吸纳教师、学生、职员乃至工人,让革命火种蔓延各阶层。
nbsp“看明白了?”nbsp丁玲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王至诚收起书法点头,眼眶微热:“先生是要左联扎根更多人心里。”
nbsp“不止左联。”nbsp丁玲坐回长椅,语气稍缓,“‘剧联也起来了。上个月在上海成立,已有十几个剧社,演剧队跑遍江浙沪小镇,演《乱钟》《SOS》这些抗日剧,老百姓挤着看,国府的文化围剿,算被我们撕开个口子。”
nbsp王至诚听着,心头泛起羞愧:“而我懈怠了,回上海后,一定把‘美联同志重新组织起来,至少给《北斗》画些插画。”
nbsp丁玲刚低着头,声音轻得像风:“1931nbsp年nbsp2nbsp月nbsp7nbsp日,胡也频……nbsp被枪决在龙华司令部。”
nbsp“什么?”nbsp王至诚猛地抬头,不敢置信。他想起丁玲方才提胡也频时温柔的眼神,想起两人合办《红黑》杂志的意气风发,此刻只剩冰冷的nbsp“枪决”nbsp二字。
nbsp丁玲肩膀微颤,却没哭,从包里掏出张泛黄照片nbsp——nbsp是她和胡也频在上海寓所的合影,两人靠窗而笑,灿烂明亮。“那天上海下雨,我去龙华看守所送衣服,他们说‘人已经不在了。”nbsp她声音哽咽,脊背却依旧挺直,“后来才知道,他和柔石、殷夫他们一起,被押到荒地,连审判都没有,就……”
nbsp王至诚递过手帕,看着丁玲将照片贴在胸口,指尖反复摩挲边缘,忽然懂了:有些痛苦,眼泪化解不了,只能化作支撑前行的力量。
nbsp“不过,我没垮。”nbsp丁玲抬头,眼眶通红,眼神却依旧明亮,“胡也频走后,我接了筹办《北斗》的事,鲁迅先生帮我写发刊词,茅盾、冯雪峰都来投稿,上个月第一期印出来就抢空了。我把儿子送回湖南老家托母亲带,自己回了上海nbsp——nbsp史沫特莱还采访了我,说要把中国左翼作家的故事,告诉全世界。”
nbsp“史沫特莱?”nbsp王至诚想起那金发碧眼的美国记者,“我听说她身边有个秘书,叫冯达?”
nbsp“对,就是他。”
第526章 候车厅夜话:左联星火与乱世担当[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