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民国:穿越关东,枪马无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8章 瞻榆之殇[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瞻榆县,就是后世的通榆县。

    nbsp这座科尔沁草原东陲的县城,因为历史的原因,导致在隶属规划上,一直是在奉省与吉省之间反复横跳,而且还说不清到底算是蒙地,还是汉地。

    nbsp这其实本来也没什么,并不耽误过日子,放牧套马的只管挤奶挥鞭,开荒种地的只管抡起镐把,官家是谁,其实无所屌谓。

    nbsp但是,当满蒙叛匪席卷西北的时候,可就悲剧了,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瞻榆县,一直就没有驻军,典型的软柿子。

    nbsp于是,沦陷了。

    nbsp此时,且不说各乡镇,单说县城,已然变成了枪与马的世界。

    nbsp早在叛匪兵锋抵达瞻榆之前,外乡镇的一些大户人家担心被掠夺,就用车辆将一些细软之物运进了县城,连同逃难而来的人,全都寄在亲朋故旧家中。

    nbsp他们本以为县城有夯土包砖的城墙,警署的巡警、民团等加起来也有三四百条人枪,土匪即便再怎么凶恶,也不至于硬碰硬的攻打县城——事实上,整个关东,历史以来基本就没有土匪成功攻破县城的记录。

    nbsp但是,他们似乎想错了一件事,这根本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匪绺,而是具有政治主张与作战目的的满蒙叛匪,背后更是先有日本、后有沙俄的大力支持。

    nbsp更主要的是,人数成千上万,武器装备齐整。

    nbsp没有驻军的瞻榆县城,在这等规模的叛匪面前,无异于螳臂当车。

    nbsp当铺天盖地的满蒙叛匪席卷而来的时候,守城的官民直接就丧失了斗志——甚至他们有所不知的是,这其实只是叛匪的前锋,大队还在后面呢……

    nbsp县知事李志桥从西门一溜烟的撤回了县公署,然后率领一些官员以及警察队、大排队等向东街撤走。

    nbsp一时间整个县城顿时笼罩在了惊恐与绝望之中,在警察队与大排队的后面跟着不少马车和花轮推车,争先恐后的走东门出逃。那些担担的、挑挑的、背包的,携儿带女的,都挤入了逃难的人群之中。

    nbsp结果刚出东门就遇到了叛匪的马队,一排密集的子弹射来,县警署长肩膀受伤,随同逃难的县立中学校长立即中弹身亡,

    nbsp县知事李志桥见东门不行,即转道南门,当他们从东街回走的时候,老百姓都围拢过来,黑压压一片跪在李志桥的马前,苦苦哀求,请他保卫县城。

    nbsp这使得李志桥寸步难行,万般无奈之下,只得下令坚守城池。

    nbsp奈何敌众我寡,没用上半天时间,城防即告破,叛匪一窝蜂的涌入城中。

    nbsp李志桥自然知道大势已去,于是就带领政府官员和警队逃到了城南黄家大院。这王家大院有高大的青砖院墙,修建了四角炮台,易守难攻,并且与临近的黄家大院彼此相通,互为依靠。

    nbsp进了王家大院之后,警察马队与民团就纷纷登上炮台。

    nbsp警察马队也有不少枪法准的,装备的都是金钩枪,从炮台的枪眼往外打,使得叛匪难以接近,攻打了两波,除了扔下一些尸体之外,毫无进展。

    nbsp只能望洋兴叹。

    nbsp于是就形成了官匪割据的局面,似乎形成了一种默契,和平共处,真正受苦遭难的自然就是老百姓了。

    nbsp县公署大院无人防守,叛匪冲进来之后洗劫一番,县知事没来得及带走的獭皮大衣、驼绒袍子、俄国毯子等,都便宜了手快的叛匪。

    nbsp又开放监狱,所有犯人趁机逃窜,还有加入进来一起为非作歹的。

    nbsp街道上的商号店铺无一幸免,都遭到了抢劫,公发祥、增兴玉、永衡会,以及各种杂货铺、糕点铺、粮店、布庄,所有贵重货物都被洗劫一空。

 

第528章 瞻榆之殇[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