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抗日卖军火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85章 国内又要硬塞武器(五)[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若是面对千米外的碉堡、山坡阵地,或是敌方架设的重机枪,56nbsp式轻机枪的火力根本无法形成有效威慑,反而会因射程不足,让操作机枪的士兵暴露在敌方火力覆盖范围内。

    nbsp他不由得想起苏军对nbspRPDnbsp轻机枪的淘汰历程:这款nbsp1948nbsp年列装的武器,仅服役十余年,便在nbsp1961nbsp年后随着nbspAKMnbsp步枪的普及与nbspRPKnbsp班用机枪的列装逐步退出舞台。

    nbsp究其根本,便是nbspRPDnbsp使用的中间威力弹,已无法满足苏军对班组火力压制范围的新需求nbsp——RPKnbsp虽同样使用nbsp毫米弹药,却通过优化枪管设计与供弹系统使得重量更轻,更侧重于近距离伴随冲锋;

    nbsp而苏军真正的远距离压制任务,早已交给了使用全威力弹的通用机枪。这一装备更替的逻辑,与他对八路军战场需求的判断不谋而合。

    nbsp八路军当前面临的战场环境,远比苏军列装nbspRPDnbsp时更为复杂。日军虽装备老旧,却仍大量配备九二式重机枪、九六式、九九式轻机枪等使用全威力弹的武器,这些重机枪有效射程普遍在nbsp1000nbsp米以上,部分甚至能达到nbsp1500nbsp米,在阵地战中常常能形成nbsp“火力压制优势”。

    nbsp此前八路军曾用缴获的九二式重机枪与日军对射,即便该枪笨重、射速较慢,但其nbsp7.7nbsp毫米全威力弹的远距离杀伤力,仍让前线士兵直呼nbsp“比手里的轻机枪管用”。

    nbsp若是此时大批量采购nbsp56nbsp式轻机枪,看似补充了班组火力,实则是让八路军在与日军的重火力对抗中,继续处于nbsp“射程吃亏、威力不足”nbsp的被动局面。

    nbsp想到这里,林毅轻轻叹了口气。他明白罗天行的难处,也清楚nbsp56nbsp式轻机枪在通用性与价格上的优势,但作为八路军装备采购的nbsp“把关人”,他必须优先考虑战场实际需求nbsp——nbsp比起nbsp“凑数”nbsp的装备,能真正让士兵在战场上占据火力优势、减少伤亡的武器,才是最该优先选择的。

    nbsp其实56nbsp式轻机枪是新中国成立后自主仿制的第一款制式轻机枪,它的诞生与当时国内国防工业建设和军队装备标准化的需求紧密相连。

    nbsp20nbsp世纪nbsp50nbsp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密切发展,中国获得了苏联nbspRPDnbsp轻机枪的全套技术资料。

    nbsp在此基础上,军工部门结合国内工业生产能力,对原设计进行了适应性改进,最终于nbsp1956nbsp年完成定型,正式命名为nbsp“1956nbsp年式nbsp7.62nbsp毫米轻机枪”,简称nbsp56nbsp式轻机枪,随后开始大规模生产并装备部队,成为当时国内陆军步兵班、排级单位的核心火力支援武器。

    nbsp从技术渊源来看,56nbsp式轻机枪直接继承了nbspRPDnbsp轻机枪的核心设计理念,但在细节上融入了符合国内士兵使用习惯和战场环境的调整。

    nbsp它采用导气式自

第885章 国内又要硬塞武器(五)[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