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明末,我率先举起义旗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4章 宋献策投效(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何取士?”

    nbsp若失去了士绅人心,便少有读书人出来做官牧民,宋献策深知这一点。

    nbsp如元朝之时,便有高风亮节之士,拒绝出仕;又如明初之时,摄于洪武皇帝苛责官吏,惶恐为官。

    nbsp嬴庆给出回答:“打击私学,兴办官学,比如在每个村、乡、县、州、府中,设蒙学、小学等各级学堂,适龄孩童必须入学,学有所成者,进入高一级的学堂,层层递进,自有学富五车之士为国效力!”

    nbsp听完,宋献策苦笑道:“言之轻易,行之惟艰!大力兴办官学,所需钱财何等之巨,历朝皆无此壮举!”

    nbsp“以前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嬴庆开口,进而说道:“天下之田地,皆与百姓耕种,税赋半成,已然足以建学堂,修水利,此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nbsp宋献策摇头,反问道:“若是如此,军饷官俸如何支出?天灾疫祸如何救济?封赏恩赐如何维持?凡此种种,岂不是又要加征?民心渐失?”

    nbsp嬴庆让人搬来椅子,坐在火盆旁伸手烤火,笑道:“开海贸、收商税等,自有财源,强国富民非朝夕之功,需一代代人进取,方可功成!”

    nbsp宋献策连连点头,随即陷入沉思,开始思考嬴庆所言的可行性。

    nbsp当下,最底层的百姓困于饥寒,乃地主士绅等人的兼并盘剥为主要根源,天灾只加剧了这一困境。

    nbsp若不触动地主士绅等人的根本利益,则百姓与地主士绅等人的主要矛盾,将永无止境。

    nbsp而得罪士绅,便意味着失去科举取士的根基与地方治理的臂助,至少短时间内是如此。

    nbsp以官学代私学,既可统一教化、端正士风,又能打破门第垄断,使寒门才俊得以脱颖而出。

    nbsp久之,则民智开而吏治清,国本方固。

    nbsp然,此策之行长远,非一二十年难见成效,这一二十年最为关键。

    nbsp不过,他听说秦义军有一部为少年营,操练之余,攻读文学。

    nbsp若少年营能出一些可用之才,将来或可借此渡过一二十年之关键期。

    nbsp如此看来,嬴庆早有远谋布局,此乃志在天下之人,非为一时之乱世豪雄。

    nbsp思及此处,宋献策起身拱手:“嬴大帅对答如流,想来是早已思考过成事之后的问题,且对许多问题也应该有了大致或具体的解决方向,宋某佩服!”

    nbsp“大致的方向是有的!”嬴庆毫不谦虚,又话锋一转:“然,其中详细,还需有才学之人找补,坚毅之辈推行,宋学士可愿加入我秦义军?”

    nbsp宋献策眼中浮现狂热,当即跪拜于地,朗声道:“今闻明主之言,如拨云见日,鄙人宋献策,愿效犬马之劳,誓随大帅共兴王道,清平天下!”

    nbsp火光映照在他脸上,映出一片赤诚与决然。

    nbsp屋外风雪未歇,火盆噼啪作响,少年营的读书声隐隐传来,如春雷潜动,破冰启蛰。

    nbsp嬴庆扶起宋献策,目光炯炯:“好,宋学士今后就是我秦义军第二位军师,自此与我秦义军上下同心戮力,共图大业。”

    nbsp这个原历史上的、李自成的“开国大军师”,终于是落到了他的手中。

    nbsp其余众人见状,纷纷走上前来,相互介绍认识,气氛顿时热络起来。

第344章 宋献策投效(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