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是母猪发情了,是母猪……[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听着隔壁屋里传来徐巧、施茜和小桃的阵阵笑语,周桐笑了笑,起身拎起那袋煤粉。
nbsp上次在桃城差点把一屋子人“焖”倒的教训还历历在目,这次可得选个绝对通风的地方。他提着布袋,推门就往老王和小十三的房间走去。
nbsp推开房门,只见小十三正坐在桌边,对着棋盘上一副残局发呆,眉头微蹙。
nbsp残局是象棋对弈的最终阶段,双方子力较少,局势明朗但往往暗藏精妙杀着或巧和手段,是锻炼棋手计算能力和定式记忆的重要方式。
nbsp周桐凑过去坐下:“哟,这是老王给你布置的功课?”
nbsp小十三见是周桐,连忙起身:“少爷。是的,王叔说每日需破解十局残局。”
nbsp周桐看了看棋盘上黑白子犬牙交错的形势,咂咂嘴:“老王这题目出得挺刁钻啊。你会解吗?”
nbsp小十三老实摇头:“尚未想出。”
nbsp周桐摆手:“别问我,我哪会这个。”nbsp但他眼珠一转,直接从棋盒里拈起一枚黑子看也不看就“啪”地一声放在了棋盘上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位置——而且是故意把凸起的“腹”面朝下扣着放的。
nbsp(*注:古代围棋棋子通常一面平,一面凸,凸面称为“腹”,平面对“背”,便于落子时手感区分和局后复盘*)
nbsp“少爷,您这是……?”小十三不解。
nbsp周桐笑道:“我这法子笨,但有效。与其坐着干想,不如动手试错。这棋局第一步,无非就是这棋盘上有限的几个点之一。我把每个可能的落子点都试一遍,总能蒙对一次。把这子反过来放,等会儿复盘的时候,就知道哪些是胡乱试的,哪些是原本的棋路了。”
nbsp他一边说,一边开始推演,虽然棋艺不精,但思路却清晰起来:“你看,做事有时候就是这样。面前好像有很多条路,光想,容易钻牛角尖。
nbsp不如先动起来,哪怕走错了,也知道此路不通,排除一个错误答案,就离正确答案近了一步。棋盘是死的,规则是定的,下的次数多了,见过的局面多了,再遇到类似的,心里自然就有谱了。这叫‘实践出真知,也叫‘量变引起质变。”
nbsp小十三听着,看着周桐虽然笨拙但却认真的推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nbsp周桐拍拍他肩膀:“好了,这残局你过会儿再慢慢琢磨。现在先跟我去干点‘实践出真知的活儿!”他指了指地上的布袋。
nbsp小十三自觉地提起袋子,入手一沉:“少爷,这是?”
nbsp“石炭,好东西,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周桐环顾四周,“老王呢?”
nbsp“王叔应该在厨房。”
nbsp两人来到厨房,果然见老王正坐在一个小马扎上,面前放着一个大簸箕,里面是待淘的米。
nbsp他正仔细地将米粒一把一把地在指尖捻开,挑出里面细小的沙砾和稗子,古代粮食加工技术有限,米中常混杂沙石、谷壳等杂质,食用前需人工仔细挑拣,称为“筛米”或“淘米”,是繁琐的家务活。
nbsp见周桐过来,老王抬头笑道:“少爷,巧啊,什么事?”
nbsp周桐笑眯眯地说:“老王,忙完淘米还有别的事吗?小十三那残局我刚看了,有点心得,正好跟你探讨探讨。”
nbsp老王一听,立刻放下手里的米,来了兴致:“呦!少爷您这棋艺见长啊!比老爷当年都厉害!现在就能探讨?来来来,反正我这米也不急……”说着就要起身。
nbsp周桐依旧笑着,话锋一转:“好啊!既然不急,那咱俩先把这袋石炭烧一下试试呗?反正你也没事干。”
nbsp老王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动作利落地重新蹲下身,背对着周桐,埋头继续“专注”地筛米,嘴里嘟囔着:“哎呀!突然想起来灶上还炖着给欧阳老弟补身子的汤呢!哎哟喂,瞧我这记性!可不能糊锅了……”
nbsp周桐才不吃这套,上前一步搂住老王的脖子就往起拽:“哎呀老王,就一次!就试一次!保证没事!快来帮忙!”
nbsp老王被勒得龇牙咧嘴,但身子像秤砣一样往下坠,死活不肯起来:“不去不去!少爷您饶了我吧!那玩意儿又熏又毒,吸一口少活十年!我还想多伺候您几年呢!您找别人,找别人……”
nbsp周桐好说歹说,威逼利诱,老王就是铁了心不动弹。周桐无奈,只好放弃。书房门口的护卫是沈怀民的人,他使唤不动。朱军要看守大门。看来只能找府里的“软柿子”了。
nbsp他让小十三先去把大门旁那个打好的铁桶(煤炉)搬到后院最空旷的角落,自己则去找小菊和小荷。
nbsp来到下人房外,周桐先敲了敲门。里面很快传来脚步声,小荷开了门,见是周桐,有些意外:“周大人?奴婢还以为是桃姐姐呢。”
nbsp周桐和颜悦色地问:“你们现在忙不忙?不忙的话,帮我做点事情,很简单。”他顿了顿,补充道,“有好吃的作为酬劳。”
nbsp小荷乖巧点头:“大人吩咐便是,奴婢们这就来。”
nbsp周桐带着小菊小荷来到后院,小十三已经把铁桶放好了。周桐看着铁桶,琢磨着得先搭个简易的炭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注:古代烧炭或干馏煤炭需用窑,简易窑可用砖石或泥土垒砌,留有进风口和排烟口,关键是要能密闭保温又能控制空气进入)。
nbsp他对两个小姑娘比划着:“咱们得用砖石或者泥巴把这个桶围起来,留个口子添煤,上面还要做个能冒烟……哦不,是能通气的管子,但大部分地方要封得严严实实的,不能漏气……”
nbsp小菊和小荷听得云里雾里,大眼睛里充满了茫然。周桐只好简化:“反正就是把它大部分堵住,不要让烟随便冒出来就行!”
nbsp两个小姑娘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周桐想了想,觉得让她们垒窑太困难,便改了主意:“算了,垒窑的事以后再说。你们先帮我把这石炭弄干净点。”他从布袋里拿出一小块煤,“这叫石炭,我们要先把里面的灰尘、小石子和草根什么的挑出来。”
nbsp于是,在周桐的指挥下,几个人开始了一场艰苦的“煤炭预处理”工作
nbsp第一步:干筛(粗滤)
nbsp他们找来一块粗麻布(充当简易筛子),将原煤倒在布上,两人各执一角,不停地抖动、摇晃。细小的煤灰和沙土簌簌落下,留在布上的则是大小不一的煤块和一些明显的杂质。
nbsp第二步:水洗
nbsp将筛过的煤块倒入一个大木桶,加入清水没过,用木棍使劲搅拌。浑浊的泥水泛起,静置片刻后,密度较大的砂石沉底,煤块则浮在中间或上层。
nbsp他们小心翼翼地先将上层的煤块捞出来,再倒掉浑浊的泥水,最后清理桶底的砂石。
nbsp光是这两步,反复操作,就已经让四人忙得灰头土脸,直到晚饭时分,天色渐暗,才勉强处理出一小盆相对干净的煤块。
nbsp每个人都累得够呛,身上、脸上难免都沾上了煤灰。
nbsp老王过来喊吃饭,看到后院这“乌烟瘴气”的场面和几个“小黑脸”,连连摇头:“少爷哎!您赶紧先去洗洗换身衣服吧!夫人和她朋友还在房间里等着呢,您这模样怎么见客?”
nbsp周桐看了看自己衣袖、前襟上东一块西一块的黑印子,又看看同样狼狈但不敢吭声的小菊小荷,虽然他们已经很注意,还找了旧布围在身前,但也禁不住这煤粉无孔不入。
nbsp他不好意思地对小菊小荷说:“辛苦辛苦,今天就这样,赶紧去吃饭吧。明天……明天就不用你们帮忙了,我去‘请老王他们干!”
nbsp小荷跑前跑后,腿都有些发软了,她们下午除了帮周桐弄煤,中间还得空去打扫了府里的日常卫生。
nbsp周桐心里过意不去,赶紧道:“明天你们俩休息
第392章 是母猪发情了,是母猪……[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