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之西风渐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五章 巧计除顽疾[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必要的。

    nbsp想到了这里,张鼎满意的点了点头,对于大西军积累数年的财富,他还是很期待的,于是便快步跟随崔语棠前往了府库观察了一番,果真是将皇城的府库都堆满了。

    nbsp张鼎急忙命商季威、师晏平等文书配合着军中辎重营的会计、账目等人手前来点清这些财产。

    nbsp而他自己则继续朝着大西军皇城内部走去,准备好好观察一下张献忠的皇宫。

    nbsp这所谓的皇城也就是张献忠登基的宫殿,其实是原明朝的蜀王府。

    nbsp蜀王府乃是以南京紫禁城为蓝本,缩小规制而建。蜀王府北起东西御河,南到红照壁,东至东华门,西达西华门,周长两千五百多米,面积三十八公顷多。整幢建筑坐北朝南,处处殿阁楼台、金碧辉煌。中轴线上的建筑主要有承运门、承运殿、端礼殿、昭明殿等。

    nbsp再加上张献忠将此地当做皇宫来经营,对很多地方扩建、重建,使得此地非常大气、辉煌,比之秦王府要好得多了。

    nbsp“来人,快带本公前去后宫瞧瞧,本公要看一看张献忠搜刮了多少可怜的女子。”

    nbsp岐国公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他可是早就听说了张献忠后宫佳丽有几十个,各个都是川蜀之地的绝色美人,所以就有些好奇心,想要观察一下。

    nbsp“语棠啊,你带兵将皇城好好的把守住,那些宫女、太监之中有可能还有西贼的奸细,本公命你协同江五陵配合着稽查营、苑城司一起搜索奸细。”

    nbsp清楚崔语棠本性,知道他一会儿定要嘟嘟囔囔的岐国公,装作十分严肃的模样将其打法走,这才放心的朝着后殿走去。

    nbsp“国公!”“国公。”

    nbsp再往里走一些,伴随着问候声,到处都是把守着的侍卫,他们不似皇城的守军是亲卫营的兵马,而是苑城司、暗卫、亲卫司三个岐国公近身的衙门兵马掌管。

    nbsp毕竟后宫之中,运用外朝兵马多少有些不方便。

    nbsp暗卫指挥同知谭学义已经在后殿等候岐国公多时了,他乃也就是从北京撤离之时便跟随岐国公的那三个太监之一。

    nbsp此人这些年来忠心耿耿,对于张鼎的家眷也保护有加,因此非常值得信任。

    nbsp所以张鼎组建暗卫之后便让尙明城担任暗卫指挥使,耿宏远与谭学义担任指挥同知。

    nbsp此次入川,张鼎只带了谭学义,将尙明城与耿宏远留在了西京,作为一招后手,以应对某些阴谋诡计。

    nbsp除此之外,苑城司是与暗卫同样的衙门,只不过其规模庞大,更容易被人所知,不如暗卫这种人员少、存在低的衙门更善于查探隐秘的消息。

    nbsp但苑城司仍旧是张鼎的一张王牌,所谓稽查营主外,苑城司主内,陈觅作为岐国公的亲表弟,能力也极其出众,令张鼎很是放心。

    nbsp“嗯,你们都干的不错。”

    nbsp看着自己曾经随口一提的几个部门变得越来越壮大,岐国公也是不由得点了点头,显得十分欣慰。

    nbsp“国公,在这里,此处便是张献忠平日里居住的后殿,臣已经将所有的女子都集中在里面了。”

    nbsp这时暗卫指挥同知谭学义笑面盈盈的走了过来,轻声向着张鼎说道,并指了指前方这个大殿。

    nbsp其实他作为一个太监本该是自称奴才的,然而张鼎讨厌奴才这两个字,就算他宅邸中的宫女太监以自称奴才、奴婢为荣,他也仍旧禁止了这个自称。

    nbsp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他讨厌,自从商周天下明面上的奴隶制消亡了之后,小的奴隶制其实一直存在,只不过随着朝代的发展,明面上奴隶制的空间越来越小。

    nbsp只不过蒙元时期又一次将奴隶制带到了汉地,那些地主士绅连装都不装了,直接光明正大的蓄奴。

    nbsp幸好明代又往回收了一些,却仍旧在暗中有些残留,地主豪强士绅不敢明着蓄奴,只能用各种手段,掩人耳目,此事令张鼎极其厌恶。

    nbsp张鼎不是圣人,他自知自己的能力极限,稳定是来之不易的,他不会脑头一热搞什么人权,这是完全不符合实际、不可能的事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但是一些力所能及,以他如今的威望来说可以轻易做到的事,张鼎不介意出些力。

    nbsp就比如缠足这种行为,还有以奴为荣这种想法,这种只要上层做出榜样,下层就会效仿逐渐改变的事儿,他何乐而不为呢?

    nbsp先说一说缠脚这种行为,就如同楚王好细腰一样,本就是上层王公贵族喜欢,这才逐渐发展被普通人当做好事而效仿。

    nbsp在之后缠足的发展之中,又夹杂了不少规矩制度,这才弄得此事如此复杂,并且在未来越演越烈。

    nbsp强硬的发布法令,直接禁止缠脚不是一件正确的为政方法,这种行为只会造成普通百姓的逆反心理。

    nbsp其实说句实话,在民众没有开智的情况下,除了生存条件,也就是只要能吃口饱饭、生命得以保证,这种最基本的东西百姓可以分辨之外,其余的事他们是真的分不出好坏,哪怕是迫害他们。

    nbsp甚至于禁止裹脚的法令一出,被有心人一调动,士绅地主再一冒头,估计这些百姓中被缠脚祸害的女子都会站出来反对此法令。

    nbsp因此张鼎不能做出这种傻事儿,使得外忧之下再添内患。

    nbsp经过了这些年他自己摸索的经验与读书学来的道理,还有柳锦城的教导,使得张鼎清楚了一件事儿,那便是为政者必须要随机应变,在与民打交道时更要十分小心,既不能软弱又不能强硬,得灵活的使用各种方法施政,只要能达成目的就成,何必要搞得互相仇恨对立的情绪呢?

    nbsp这只会使得再生动乱,生了动乱之后,其他的百姓遭到影响,哪怕他们是支持此事的,也会变为反对者,陷入到恶性循环!

    nbsp总之硬碰硬,是一定行不通的,双输之举张鼎不能接受。

    喜欢。

第五十五章 巧计除顽疾[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