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曲天音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窅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相比娥皇、女英两姐妹,窅娘出身贫寒。她本为采莲女,十六岁被选入宫。进南唐宫,李煜便单独召见,看她跳采莲舞,见其双目深凹而顾盼有情,便为取名“窅娘”。窅娘善跳金莲舞,据说她跳舞时好像莲花凌波,俯仰摇曳之态优美动人,最有意思的是她用白帛裹足,把两只脚都缠的很小,跳舞时就在一朵莲花形状的舞台上,因此很受李煜的宠爱。所以后来宋朝以及后面几朝的妇人均以裹足为美。这种风俗一直到新文化运动时才被打破。

    暗香楼后顿时被眼前的繁华景象所吸引。虽说南唐的军事实力或许不及后周,但是其商业实力确能令任何国家望洋兴叹,自然,都城金陵定是繁华熙攘至极。这暗香楼更是纸醉金迷之所,一层中央是一个巨大的圆形舞台,红艳的地毯软软的躺在上面像是在享受这暧昧一般,一看就不是凡品。舞台两侧则是两排精致雕刻的木质扶栏,其上的纹理精雕细刻,各种花卉的形状呈现眼前,真如即将绽放一般。再向两侧是从顶部坠下的粉色半透明纱绸,不时飘动,如柔和的波纹一般,半透明的纱带使得半掩的春色更加撩人,着实令人头脑发热,忍不住想要撩开纱帘沉醉其中。舞台下则是多张红木桌子,显然是观众的观看席。在如此华美的舞台上,群魅共舞,怎能叫人不心动。这就是李煜为窅娘专门设计的个人表演舞台,他很欣赏她的舞技才华,而她欣赏他的文采韬略。

    窑娘窅娘一袭轻纱,立于高高的金莲台上。良久,她动了,她的舞姿如踏浪,如凌波,如梦似幻,如诗如画,喝彩声此起彼伏,绵延不绝。窅娘的身体轻巧纤丽,要在莲台上舞不成问题,虽然每动一步都是钻心的疼痛,但她仍然强忍住,翩翩起舞,时而前伏平身如飞燕掠空,时而后仰曲腰似玉盘满月,时而单足趾尖独立,好象孔雀开屏,时而双臂舒张,轻柔若丝。最后,她脚尖踮起,双脚合拢,形成一轮明月,音乐渐渐逝去,窅娘的身体也慢慢往下降,伏在了莲台上。

    耳边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窅娘轻吐了一口气,尽量忽略脚上的剧痛,跃下莲台。她才发现,其它人不知什么时候已全部离开,只剩下李煜一人,正用热烈的眼光看着她。“窅娘,你真美,你知道吗?你跳舞时是最美的。你的舞姿让你的美充分显现出来。”说话间,他已将窅娘强拉如怀中,喘着气说,“窅娘,我喜欢你,我要你,我明天就封你为贵嫔,让我要了你吧,我再也忍不住了!”

    窅娘想要挣开,但她越挣扎,却被抱得越紧,再加上身子软绵绵的,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就这样窅娘成了李煜的妃子,今天在台上挑起舞来,想起曾经与李煜相识的情景,现在的台下没有人敢说话,因为他们都陶醉在窅娘优美的舞姿里,娥皇看见翩翩起舞的窅娘,脑海中有想起一些模糊而熟悉的舞姿来,也不由走上抬去,和窅娘的舞姿打成一片,一个翩然欲仙,一个倾城舞国,她们合作的天工巧作,让人惊叹不止,可惜这么加绝的舞蹈我们无缘可见。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倚。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李煜见着绝佳的舞蹈不由诗兴而起,吟起了这首小令,为窅娘作一首词吧,让后世之人,在国主的词作中看到窅娘的身影也看见那对舞蹈奇才的再次合作,娥皇的默契配合更加激起窅娘的舞蹈激情,她有千种变化的神态唤起娥皇昔日的风采,这两位舞者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尽情的陶醉在自己源源不断的舞蹈激情中去了。

    女英兴奋的叫起来:姐夫陛下,你看姐姐她好像想起来了是吗!她轻盈的跳跳娇小玲珑的身躯,不停的在李煜面前晃来晃去,李煜看在眼里,爱在心里,微笑的轻轻点头道:女英!多谢你的帮忙呀!你姐姐真的好像不一样了!朕要好好的谢你。女英淘气的摆手道:不用,他也是我姐姐呀!要不是我他也不会成这样子的。说完,伤心的低下头,李煜将她揽入怀中,轻声的说道:那也不是你的全责呀,朕也有份呀!

    一旁的天音看在眼里,并没有认真的注视他们,因为她只希望她的知音早日醒过来那才是重要的,一道金光闪过,她也来到金莲台上,和她们一块舞动起来。舞蹈多在音乐、歌舞、杂技、角抵幻术等百戏中演出,娥皇的艺、窅娘的技相融,以舞为重的特征也正来源于此。她们舞蹈与杂技相结合,舞蹈的特征是通过长袖的舞动,舞姿的“进退曲伸”得以体现;杂技的特点是通过在盘和鼓上的踏蹈腾跳得以表现。“振朱屣于盘樽,奋长袖之飒纚”,“揄皓袖以振策,竦并足而轩跱”,天音将柔和、飘逸、高雅的舞蹈姿态与矫捷、迅猛、惊险的杂技腾跳相结合,舞蹈的柔韧美与杂技的力度感融为一体,技中有艺,艺中有技,刚柔相济,美感丰富,构成了中原汉代舞蹈艺术的一种重要特征。在神韵的舞姿中,形与神应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形离不开神,神也离不开形。形若离开了神,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神若没有了形象,就失去了物质的依托。所以,“形神兼备”是舞蹈创造中的高境界。南唐代的宫廷女乐舞蹈即达到了这种境界。

    1.形与神的和谐展现出了精妙的舞容舞韵。音乐、舞蹈是心灵的律动,抒情是古典舞的主要内容。舞蹈动作在时间过度上的或快或慢,或接或续,或起或落,在空间形象上的或大或小,或曲或伸,或长或短,都应与舞者所表达的情感和谐一致。有了动态性形象与情感表现的和谐一致,就可以舞出饱满的神采,舞出精妙的舞容舞韵。傅毅在《舞赋》中描写《盘鼓舞》有几句传神的句子:“其始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

    往,雍容惆怅,不可为象。其少进也,若翔若行,若竦若倾,兀动赴度,指顾应声。”

    2.形与神的和谐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有无相生”、“阴阳调和”的思想。南唐代文人的观舞赋给了我们以启示,凡舞蹈必须“千变万化,不可胜知”汉代舞蹈的欲进先退、欲伸先屈、或迟或速、乍止乍旋、千变万化、不可胜知的动态特征,即充分挥洒了“万变”与“一宗”;汉代舞蹈的柔中有刚、刚极生柔、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动律规则,即充分发挥了“阴阳调和”。

    3.形与神的和谐表现出深邃广阔的意境。意境说在传统美学中具有独特价值。“意境是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象,是意与境的契合。美学上的‘境,是指突破了有形的象而产生的无限的象,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是虚实结合的象。”傅毅在《舞赋》中提出的“与志迁化”、“明诗表指”,是汉代舞蹈的另一美学成就。这里的“诗”和“志”可以归到“精神”的范畴,“舞”和“容”属于“象”的范畴,以有限的舞容表现无限的诗意,从而获得一种“象外之意”、“弦外之音”、“画外之旨”,这是对舞蹈艺术意境美的一个新的拓展。

    在这段日子里,小周后的生活也不轻松。因为她早就发誓把自己的命运和未来,同李煜连在一起了。今后她将责无旁贷地分担李煜的一切悲欢离合,生死荣辱。此时,她除了竭力宽慰李煜节哀外,还要一面代替娥皇侍奉圣尊后,晨昏定省,孝敬请安;一面代替娥皇照料仲寓兄弟,言传身教,诲仁诲义。好像将来的准皇后。

    李煜心烦意乱,信马由缰地离开粉英含蕊的御花园,想起往日陪他赏花的娥皇,内心就痛感风光依旧,无人共赏,形单影只,哀痛伤情。可是当他信步返回寝殿,又觉得百无聊赖,昏沉乏力,在似梦非梦中常被娥皇昔日那如泣如诉的箫声惊醒。梦幻中的暂短重逢,更使他惧怕回想那令人长恨的死别。无奈,他只好独自凭阑,木然凝视窗外那株为斜阳映照的孤独的垂杨,慢慢地吟出一首《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含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琼窗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天音没有看见李煜的离开,因为在她心中。李煜至少还没有那么重的地位,她的心只放在娥皇的身上,若是以“皇后”这个职务的要求来衡量,娥皇非但算不得贤后,更可归于媚惑君王一级。没有任何痕迹显示她曾经劝谏过丈夫勤劳政事,倒是有无数的正史野闻告诉世人她的生活奢侈之极。她乐于置身香风薰雾,李煜便为她专设司香宫女一班,她所使用的焚香具都以金银玉精制而成,其中光是有名目的器皿就多达数十件。皇

第十五章 窅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