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艾草门挂[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zw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艾草啊?”
nbsp江木心里闪过相关信息。
nbsp快到端午节了,一种新颖的“艾草门挂”突然火了起来。
nbsp电商平台上每天能卖出数千束鲜艾草,搭配金色小球或香蒲叶更是受到了大众欢迎。
nbsp这株看似普通的草,何以流传千年,并成为今天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呢?
nbsp端午节是龙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nbsp最广为人知的是为纪念屈原投江的故事,但也有人认为它的历史比这更早,起源于春秋时期江南水乡对于龙图腾的崇拜,目的是祈求避祸消灾。
nbsp再早一点的说法涉及到古代农历历法中特殊的“五”数字。
nbsp按照当时的文化,“午”日属于五行中的火属性,容易引发过多阳性能量需要平衡掉,因此人们选择了具有强烈气味的艾草来辟邪。
nbsp其实,艾草又名艾蒿或者艾叶,是一种多年生菊科植物。
nbsp叶子呈羽毛状分裂并且背面覆盖着一层银白色的绒毛,虽然看起来平常却因为含有多种挥发性物质如樟脑醇而发出独特香味,在燃烧时还有消毒杀菌作用。
nbsp每年端午时节正是春夏交替之际,天气湿热蚊虫滋生。
nbsp在卫生条件落后的古代社会,蚊虫肆虐常常会导致传染病爆发,而大多数时候人们将其统称为“瘟疫”。
nbsp古人认为瘟疫是因为邪气入侵导致的,所以艾草除了象征意义外确实有实用价值:它浓郁的味道既能给人带来心理安慰也能实际驱虫防病。
nbsp即使并不了解背后的化学成分,古人们早就发现了这种普通田间草的实用性。
nbsp每逢端午前夕,人们便会采摘艾草悬挂于门首,一方面用来祈祷吉祥避免不幸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驱赶害虫保护家人免受疾病侵扰。
nbsp有趣的是,挂艾草的习惯后来演化出了一些变种形式:比如用绿色艾草编制成人物、葫芦、老虎等各种形状的装饰品佩戴身上同样寄托着美好愿望。
nbsp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曾经有一位名为宗测的人,习惯在五月五日凌晨鸡未鸣时分采集艾草使用。
nbsp这本书还提到了另一个习俗:将采摘来的艾草绑成人形,悬挂在门口或屋顶上,以此祈求平安和驱邪。
nbsp北阳吕原明的《岁时杂记》记载:“端午时节,人们用艾草制作成虎的样子,有的小到如同黑豆,或者剪彩纸做小老虎,再贴上艾叶来佩戴。”
nbsp意思是把艾草做成小巧玲珑的小艾虎,或是剪出老虎的形状再贴上艾草佩戴起来,既有趣又雅致,正如诗句所说的那样:“钗头上插着艾虎以避邪”。
nbsp在端午节期间佩戴艾草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而其特有的清香也成为了文人士大夫书房里的节日气息,增添了端午文化的魅力。
nbsp南阳的爱国诗人曾写过一首与艾草有关的诗《端午即事》:“五月五日中午,有人送我一束艾草。
nbsp如今老友难见,新朋友远在他乡。
nbsp虽然我那颗忠诚的心未变,但
第501章 艾草门挂[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